1.保健常规
(1)环境卫生
(2)幼儿卫生
2.疾病预防
(1)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疾病
3.营养
(1)脂肪
(2)蛋白质
(3)糖类
(4)矿物质
(5)维生素
(6)水
(四)常见安全问题和处理办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1.常见安全问题和处理办法
(1)出血:指压止血法
(2)骨折:止血、固定、包扎、送医
(3)烫伤:清除烫伤源、保护创面、止痛
(4)食物中毒:催吐、解毒、送医
2.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1)地震
冷静看清所处位置,有序按照熟悉路线撤离到安全地带
及时多到两个承重墙最小的房间,桌柜下面或房间内侧的墙角
如果被困,发出报险信号,等待救援
在室外,把幼儿集中到操场中央的空旷地带或树木周围
(2)火灾
拨打119报警,在醒目地点等候接车
切断电源,开启消防电源
组织受过训练的人员进行三分钟扑救,不能扑灭,则迅速撤离
及时送受伤人员就医
(五)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环节
(1)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
基本情况分析;工作目标;具体措施
(2)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3)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估
2.班级管理的内容
(1)生活管理
(2)教育管理
(3)家长和社区工作
3.班级管理的方法
(1)规则引导法:最常用的方法
(2)情感沟通法
(3)目标指引法
(4)榜样激励法
(5)互动指导法
4.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
四、环境创设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1. 幼儿园环境的类型
(1)物质环境
(2)精神环境(心理环境)
(3)制度环境
2.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发展适宜性原则
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
(2)幼儿参与性原则
环境创设是师幼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3)开放性原则
面向家庭、社区;走进家庭、社区
(4)经济性原则
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二、常见活动区的功能
1.活动区的概念和功能
(1)活动区的概念
又被称为“区域活动”、“区角”,是指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及室外场地来设置各种区角,依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以及主题活动发展进程,在各个区角投放一定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小组化,个体化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2)活动区的类型
角色游戏区。
积木区。
玩沙、玩水区。
语言图书区。
音乐表演区。
美工区。
益智区。
操作区。
2. 活动区的指导和材料投放
(1)活动区的指导
指导幼儿熟悉活动区。
帮助幼儿制定活动计划。
观察和评估。
指导幼儿开展活动。
回顾与调整。
(2)活动区材料投放原则
目的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
丰富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操作性原则
三、心理环境的创设
1.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是幼儿安全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是幼儿主动探索、积极表现的重要支持
是幼儿良好情绪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幼儿和谐人格发展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