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师的态度、言行在心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师是幼儿在园期间的重要模仿对象和承担“重要他人”的角色
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由幼儿教师负责来创设和营造
教师的态度、言行举止是构成幼儿园心理环境的主要要素
教师的态度、言行会影响幼儿对自身和他人价值、人格的认知和判断。
3.如何创设良好的幼儿心理环境
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建立幼儿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四)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要性,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1.家园、社区合作的重要性
(1)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是幼儿发展的伙伴
(2)有助于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
(3)是家园、社区一致促进儿童的发展
2.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平等尊重每位家长
关爱并肯定每个孩子
善用语言交流技巧
关注家长的需要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五、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一)幼儿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能对保育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反思
1.幼儿园评价的目的
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促进幼儿园工作的提升
2.幼儿园评价的基本原则
计划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3.幼儿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
(1)按评价的功能来分:
诊断性评价:对幼儿的智力、等发展状况进行诊断、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目的在于及时地做出反馈性调节,从而调整、修改、补充活动的计划、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活动更合理、更完善地开展,促进幼儿的发展
终结性评价:在完成某个阶段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该阶段的结果,目标达成的程度。
(2)按评价的参照体系来分:
个体差异内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3)按照评价方法来分: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二)能够利用评价手段发现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评价的要素
评价的主体: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儿童、家长
评价的内容:对儿童的评价,对教育活动的评价
评价的方法:
评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