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现象
4、建立良好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三、教师如何评价其它老师的教育活动?(材料分析题 -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1、评价教育目标 是否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2、评价教育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等能否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3、教育过程 能否符合幼儿发展需要和增加有益经验,幼儿是否充满愉快情绪
4、教育内容和要求能否面向全体,能否使每个幼儿都得发展,都有成功感
5、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学习
四、教师如何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情感、知识、技能、态度)
1、明确评价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2、全面了解幼儿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避免重知识和技能,轻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
3、教学过程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幼儿的各种作品是评价重要依据
4、承认和关注幼儿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经软盘,用纵向比较,慎用横向比较
5、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了解现有发展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五、最近发展区概念和意义
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意义: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积极性,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六、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0-3 直觉行动思维:思维离不开动作,离不开对物体的感知。无表象和经验,也不会进行逻辑推理,
3-6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来进行联想思考,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思维动作内隐性,具体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片面性,固定性,近视性。
6以上 抽象逻辑思维:整个学期无抽思,仅只有抽思的萌芽。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特点:去自我中心化,可逆性,守恒性。
此外,思维发展顺序性不可逆,但非对立,三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配合,补充。
幼儿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片面性和固定性等。
七、运用观察法研究幼儿心理时的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1、观察前准备工作:制定计划和方法、记录工具,查阅相关资料
2、进行预备观察:避免减少一些可能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现象,确保观察信度
3、进行正式观察:按计划进行观察、记录
4、观察反思:反思自己的推论、疑惑或猜测,记录自己的情绪,如实记录客观事实
心理学
1、3-6岁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
1、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有意注意需要成人引导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看书用手指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
2、学前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有哪些?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间接意义识记,先对识记材料进行理解并思考,找出规律再记忆
3、使记忆材料系统化,对识记材料整理分类,方便记忆
3、简述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1、幼儿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
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3、幼儿想象中的形象多是记忆表象的极简单加工,缺乏新异性
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占主要地位:
再造与创造想象相比,是较低发展水平的想象。再造想象是幼儿生活所大量需要的。再造为创造想象的发展奠定基础。
4、学前儿童对时间概念的掌握有哪些特点
5、简述个性形成的标志
1、个性的独特性
2、个性的整体性
3、个体具有稳定的特点
4、积极能动性出现
6、学前儿童移情能力的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7、学前儿童判断的特点有哪些
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2、判断内容深入化
3、判断根据客观化
4、判断论据明确化
8、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针对能力发展特点进行教学?(重点)
(一)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
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1岁开始,在活动中逐渐发展、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