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 (黑体为考查重点)
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涵义和影响因素-理解)
1、涵义: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身体发展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指婴幼儿的认知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儿童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年龄越小,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越大)
2、发展过程:婴幼儿发展的过程指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其生长发育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年龄大了以后则减慢。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半年速度变慢,以后速度再逐渐慢下来。
3、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
(二)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备注:A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3、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B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2、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
3、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
4、没有儿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
补充知识:
1、婴幼儿(0-3)的概念: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婴儿指0-1岁的儿童,幼儿指1-3岁儿童。
2、学前儿童的概念:广义的"学前儿童"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7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间(3-6、7)的儿童。
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识记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了解)
一、成熟势力说(成熟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基本观点: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他认为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形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儿童发展顺序与成熟(内环境)关系较多,而与外环境关系较小,外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成熟才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因此,当个体还没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学习的效果很有限。
启示:
1、不要认为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3、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而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会每一阶段的乐趣
4、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二、行为主义的观点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华生 环境决定论 (hh)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主要观点: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测反应,已知反应能推断出刺激,这就是"刺激s-反应r"理论。这一理论最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否认遗传作用,否认儿童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否认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认为教育和环境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强化 通过强化塑儿童行为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解释行为的习得。
主要观点: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无论正负,结果都是增强反应的概率。
(三)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观察学习
创始人:班杜拉 在华生和斯金纳基础上,弥补前者的不足,即忽略行为的社会因素。
主要观点:1、观察学习:
直接的观察学习-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
抽象性观察学习-观察他人行为 得出规则或原则表现也某种类似的行为
创造性观察-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