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1、学前期是个体情绪情感发生发展最佳时期
2、游戏使儿童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
3、成功满足体验到快乐之情
(五)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同伴交往-游戏是学前儿童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
2、培养幼儿合群行为
3、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4、发展幼儿遵守规则能力
5、锻炼幼儿顽强意志
补充:象征性游戏是学前期儿童的典型游戏,也是最喜爱的一种游戏.进行这种游戏对其创造力水平提高有直接影响,这已被邓斯克研究所证明.
第二节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及指导
一 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
各年龄段游戏发展水平游戏发展水平游戏的预设
(一)3岁前感知运动阶段,以感觉运动性游戏为主,象征性游戏萌芽,喜欢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
亲子游戏是2岁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接触社会最初阶段,父母为之创设一个安全温馨幸福和谐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探索,自信主动
(二)幼儿初期(3岁后)象征性游戏初期,主题不定
明显特点:从独自游戏向联合游戏过渡幼儿园生活的初始阶段,教师创设温馨和谐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三)幼儿中期象征性游戏的高峰期,自选主题,自行分工,内容多样,,模仿反应日常生活宽松心理环境,鼓励孩子思考探索,大胆想象,不断创新
(四)幼儿晚期象征游戏高水平阶段,摆脱实物直观相似性思维,语言描述和动作表象起主导作用,用语言动作代替实物进行游戏.自行策划\构思情节,分配角色.
喜欢一定难度的规则竞赛类游戏创设功能游戏区,促儿童全面和和谐发展
二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重点)
(一)指导以观察为依据
(二)确定指导方式方法1.以自身为媒介(游戏者,旁观者)
2.以材料为媒介
3.以儿童伙伴为媒介
(三)确定指导的时机
(四)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将重点与一般,个别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结合起来,针对具体情境把握
(五)把握好互动节奏站在儿童角度换位思考
三 教师对游戏的介入
(一)介入的角色定位1.非支持性角色不参与者
导演者
2.支持性角色旁观者
舞台管理者
共同游戏者
游戏带头人
(二)介入的时机1.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
2.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
3.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
4.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发生困难时
(三)介入方式1.外部干预不直接参与游戏,以一个外在的角色,引导说明
2.内部干预参与游戏,,进行动作或语言引导
(四)介入的注意点1.分层次指导不同年龄段 指导侧重点不同
2.慎扮"现实代言人"角色避免以现实为导向的评议
3.及时退出当幼儿已进入游戏状态
四 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指导(重点)
各类游戏特点小班游戏中班游戏大班游戏
角色游戏创造性
过程性
变化性1.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高峰,角色意识差,交往少.指导中重在培养规则意识1.处联合游戏阶段,有角色意识
2.提供丰富材料,鼓励探索,丰富主题和内容1.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合作游戏阶段
2.多用语言指导游戏,培养独立性
建构游戏的指导塑造工程师的游戏1.选村盲目简单无主题
2.建立游戏规则,认识材料,明确目的和主题1.有主题,易变化,与同伴交流1.有目的有计划和持久性,选村丰富
表演游戏的指导分类:
1.桌面表演
2.木偶表演
3.影子戏表演
4.戏剧表演1.能独立进行角色分配,嬉戏性强目的性弱,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2.保证不少于30分游戏时间1.独立完成角色分配,目的性计划性较强,有一定表演意识和技巧
2.提供多种表演材料,减少干预,反思性总结和讨论
规则游戏的指导特点:1.具有竞争性
2.具有文化传承性:以"言传身教"方式获得传播
指导要点:
a)让大多数幼儿参与,而非旁观,等待,分组采用随机方式
b)让其体验游戏成功的快感而非挫折感
c)保持规则灵活性
d)降低游戏竞争性-重点在于过程而非结果
e)注意幼儿年龄特点:3-5岁喜欢非竞争性猜谜游戏,简单拼图游戏
5岁以上会就规则进行协商并改变规则,成人不要轻易干预
6.幼儿参与游戏基于自愿原则,允许个别幼儿在集体游戏时间里独自玩耍
补充:
f)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
g)建构游戏,称为"塑造工程师的游戏",利用各种材料,积木,沙石等进行建构,对手的技能和思维能力发展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