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
抓握反射又称达尔文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时,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
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轻触新生儿脚掌,他本能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五个小趾形成扇形
巴布金反射: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
(二)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3岁)
1、言语的形成: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2、思维的萌芽: 见下
3、自我意识的萌芽:2岁时,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代名词我
补充:幼儿前期1-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儿童学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
思维萌芽:这段时期儿童的认识过程已基本形成,同时也引起原有的低级认识过程的质变;知觉不再单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也开始反映事物的意义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解性的知觉"即思维指导下的知觉;记忆的理解性增强了,有意性也出现了;情绪情感逐渐深刻,意志行动产生了;儿童的心理开始具有最初的系统性。但幼儿的思维总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不开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动作,具有直觉行动性。
(三)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幼儿园
1、幼儿初期(3-4岁)的心理特点:行为具有强烈情绪性;爱模仿;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幼儿前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保留这个特点)
2、幼儿中期(4-5岁)心理特点: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侨务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幼儿晚期(5-6岁)心理特点: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补充:
(1)幼儿中期思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其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做支柱。
(2)4-5岁幼儿的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其增长程度比3-4和5-6岁都大,在日常生活中,4岁以后的幼儿对于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已经出现最初的责任感
(3)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活动,4岁左右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从4-5岁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伴关系开始打破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优势地位,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渡。
(4)幼儿晚期5-6岁幼儿,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大班幼儿思维仍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5-6岁幼儿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方法。
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1、身长中心点随年龄增长下移
2、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
3、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神经系统最先发育成熟-大脑,而后生殖系统到儿童期末才加快发育;儿童肌肉发育有两个高峰,一个是5、6岁以后,一个是性成熟期以后)
(二)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1、幼儿身体发展是连续和阶段性的统一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有快有慢 呈波浪式的,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第一个在2岁以前,第二个在青春期。
3、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0-6岁幼儿的发育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头尾律,一个是正侧律。正侧律指从人体中部到人体边缘的发展。
4、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先神经系统发育,再淋巴系统发育,一般系统的发育(呼吸系统,消化,泌尿,肌肉等),最后生殖系统的发育
5、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一)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
1、儿童头部动作的发展
2、儿童躯体动作的发展
3、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
4、儿童抓握动作的发展---抓握动作的动作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翻爬 站着走路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笼统的,弥散性的,以后儿童动作逐渐分化,向着局部化、准确化专门化发展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抬头 俯撑 翻身 坐爬 站和走,这种发展趋势为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靠近头部和躯体的部分先发展,然后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如双臂 腿部后发展,后手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称近远规律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粗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称大小规律。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儿童动作发展方向是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支配,这种趋势是从无意向有意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