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的身心状况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成分。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
3、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
4、幼儿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5、东东对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等特点。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既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性别角色: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是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属于儿童道德发展的范畴
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也含隔代亲人的关系,一种血缘关系
亲子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民主型:民主型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幼儿个性的发展:父母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耐心化倾听孩子观点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独立 主动 自我控制力 乐观积极 自信 社会成熟度高,学习勤奋,学业成绩好。
2、专制型: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有很高的行为标准,有严格惩罚措施。孩子缺乏生气 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 情绪不安 不易与同伴交往
3、放任型:父母对孩子充满爱与期望,但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与控制。孩子自控能力差,生活不自理,不独立,很强依赖,缺乏恒心和毅力
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1、父母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教养行为---直接影响
2、父母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及父母关系
3、幼儿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
同伴关系的意义:
同伴交往的类型:受欢迎型13%,女孩>男孩;被拒绝型14%,男孩>女孩,被忽视型19%,女孩>男孩,一般型占53%1、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2、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3、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4、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幼儿性别角色发展1、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2-3岁: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女孩要玩娃娃,男孩要玩汽车
2、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认识会有偏差,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
3、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区别越清楚,开始认识一些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胆大,女孩要文静
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1、亲社会行为包括分享合作谦让帮助他人。亲社会行为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儿童具有良好个性品德的基础,是提高集体意识建立良好人际及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的重要条件社会生活环境
幼儿日常生活环境A家庭的影响
B同伴相互作用
C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最内存的因素,是基础、前提
2、攻击性行为工具性攻击
敌意性攻击
1、父母的惩罚:惩罚不能抑制攻击型幼儿的攻击性,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攻击性行为
2、大众传播媒介
3、强化:不加制止即强化
4、挫折:挫折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溺爱加过分保护
1、任性
2、依赖性强
3、自私
4、不合群
5、胆小
第八节幼儿的个体差异
(一)幼儿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智力发展存在明显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智力类型差异和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1、智力发展水平差异:个体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即中等水平智力占大多数,智力极高或极极低占少数
2、智力类型差异:加德纳研究,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力中心,即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教学应因人而异
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早慧儿童 大器晚成
(二)幼儿性格差异性
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个别差异表现在:
性格特征差异个体对现实态度、个体的理智特征、个体性格的情绪特征、个体性格的意志特征等的差异
性格类型差异外向型与内向型、独立型与顺从型等
幼儿期是儿童性格初步形成的时期,性格的好坏作为一种动力因素会影响幼儿学习的速度与质量,重视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
(三)幼儿性别差异
(四)幼儿学习类型差异
学习类型差异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等。个体认识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