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构成内容的性质差异1、物质环境:自然物质环境+社会物质环境
2、精神环境:幼儿与教师、教师之间、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及班风、园风等精神氛围。
一所幼儿园能否成为真正的儿童乐园,取决于精神环境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和原则(重点)
创设意义1、提供发展保障
2、促进身心健康
3、激发创造潜能
环创一般原则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需要
3、幼儿参与原则
4、开放性原则
1、幼儿园建筑设计原则1、安全性
2、适应需要的原则
3、经济原则
4、卫生原则
5、美观原则
6、舒适原则
2、室内布置原则1、教育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创造性原则
4、美观、经济原则
3、室外布置原则1、安全性原则
2、美化、绿化原则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法(重点)
1、讨论法教师引导全班幼儿通过讨论方法确定环创主题内容等
2、探索法让幼儿在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获得知识
3、操作法指导幼儿操作
4、评价法对环境质量的评价
四、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总体策略
(一)户外环境创设地面、器械设备、游戏场地结构、绿化
幼儿园户外环境一般划分为三大区域:集体活动区、器械设备区 、种植养殖区
(室内环境创设1、蒙台梭利:达到舒适,房间地面有一半是空着的 不得放置任何东西
2、如果活动室与寝室分设,活动室使用面积不小于54m2;
若不分设,则活动室为90 m2;
3、容纳2-3个幼儿在小活动区,可使其安静地活动交往,活动区所容纳幼儿不超过5个为宜
一个好的幼儿物质环境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安全卫生
2、空间安排合理有序
3、材料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4、环境具有探索性
5、美感与兴趣的和谐统一
二、 常见活动区(以主观题考查)
活动区具有开放性、可操作性、灵活性、个性化特点
一、常见活动区分类:图书区、角色区、积木区、科学区、美工区
八大类的区域创设:
生活劳动区
语言区
科学区
美工区
文化区
建构区
装扮区
大运动区
各班教师根据幼儿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以及个别差异,拟订本班区域设置的具体内容:小班以生活劳动、感官训练、建构、装扮与美工为主;大班更多重视社会性、文化、语言、科学探索等能力的培养。
二、活动区教育的功能(重点)
1、为幼儿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幼儿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伙伴、教师和家长,同伴间交流促孩子成长,在多方互动下,调动学习内驱力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由于遗传、环境、生活和教育条件不同,幼儿气质、性格、智力、兴趣等差异产生。在活动区,幼儿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活动。幼儿自主选择促循序渐近的往"最近发展区"发展
3、为幼儿提供静态和动态相平衡的课程1、静态课程:集体教育活动,短时间将信息大范围地传递给幼儿,稳定性强
2、动态课程:区域活动,满足孩子自主个性化发展需要,内容变化性较强
活动区是集体活动的补充和辅助、延伸和拓展的一种教育形式,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相辅相成,两者目标应相融合,相协调,相互转化与灵活运用-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趋势。
三、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重点)
(一)活动区域的设计1、活动区的内容与数量
2、活动区的规划与布置策略
(1)干湿分区:美工区、科学区用水与图书馆分开
(2)动静分区:音乐、表演区属动,图书、数学属静,应分离
(3)相对封闭性:小班幼儿稳定性差,容易受外界刺激,故需封闭程度高;大班应加大开放性,便于交流和活动
(4)就近:美工区需水,最好离水源近
(5)方便通畅:幼儿行动量大,充分发挥活动室内设施作用
3、活动区的规则制定
(二)活动区域材料选择及投放要点创环和投放材料是正式开展区域活动的必要条件。材料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兴趣、发展需要以及是否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进行投放,使材料投放具有可操作性,启发性,引导性,丰富性和针对性。
三、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
创设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幼儿心理环境创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