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运用玩具结合动作自言自语,进行自娱或自我练习。
(2)学习自主选择游戏的内容、伙伴、材料等。
(3)学习通过协商等语言方式,解决与同伴在游戏内容、材料的选择以及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
3.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交往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语言也是儿童学习的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参与其他领域活动,比如数学学习或者音乐活动时,语言交往有利于学前儿童正确感知和理解学习的内容,提高儿童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增强学习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具有而言,渗透在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获得以下经验:
(1)集中注意倾听教师布置活动任务。
(2)学习运用语言指导观察和操作并思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导表达对观察对象的感受和认识。
(3)理解语言与其他活动内容之间相互关系,学习运用语言促进相关领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师的指导要点1、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始终将自己看作幼儿中的一员,真正做到平等交流、共同分享。
2、注意自身与幼儿之间言语沟通技能的提高。
3、促进幼儿之间的有效言语互动。
(三)活动内容的选择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将目标转化为学前儿童发展的中间环节,也是活动设计和组织的主要依据。因此,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完美的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直接的参照点是活动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并不是说目标和内容必须一一对应。实际上,一项目标往往要通过多种内容来达到,一种内容也可以同时体现几项目标的要求。
(2)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内容。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考虑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例如:模仿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成人的语言、动作、情绪、态度、习惯等,无一不成为学前儿童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时,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语言示范,给学前儿童提供大量的、规范的语言让其模仿,并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习得有关的语言,获得语境与语用之间关系的感悟力。
(3)在学前儿童的新旧语言经验间建立联系。要使语言教育活动提供的语言经验能够为学前儿童所获得,成为他们自身语言经验体系中的一部分,就要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考虑使新旧语言经验间具有内在联系。
四、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一)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步骤1、 活动名称: 写清楚语言教育活动的具体类型,适合于何种年龄阶段,具体内容是什么。
2、设计思路:简略概括本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教材特点、活动中准备运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
3、 活动目标: 写清楚通过本次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目标要求。
4、 活动准备: 写清楚本次活动需要为幼儿做好的准备,包括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
5、 活动过程: 一个经过精心策划的完整的活动过程在书写形式上应表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清晰的活动过程步骤以及与这些步骤相关的内容和组织形式;需要重点提出问题。
6、 活动延伸: 设计出本次活动在课堂教学之外扩展和延伸的具体方式和要求,如其他领域中的渗透、活动区活动、户外游戏活动、家园配合等。
7、 活动评价: 设计好评价的标准和范围,增加语言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便具体的教育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价。
教育是可以预见其结果的一种实践活动,但也是一种具有随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千万不能成为具体实践的桎梏,而应成为教师产生再创造的温床和土壤,那种将教师如何提问,幼儿如何回答的详细内容全都设计出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1)让幼儿积极活动的原则一是激发幼儿活动的动机;二是明确活动的对象;三是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操作。
(2)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原则第一,了解语言教育领域的目标;第二,语言教育活动的落脚点是幼儿的语言发展;第三,按照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设计活动。
(3)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第一,为幼儿提供自由说话的机会;第二,引导幼儿养成运用规范语言的习惯。
(4)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第一,教师的示范不要限制了幼儿的思维;第二,注意运用隐性示范;(参与者的身份)第三,提供充分练习的机会。
练习:书写大班故事活动《拔萝卜》的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