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领会:智力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几种常见智力测验的内涵。
三、智力的发展、变化1、识记:智力成长的基本趋势。
2、领会:关于婴儿早期智力测验的预测性、麦卡尔提出的儿童早期智力发展阶段的模式、智商的稳定性问题及智力发展的因素分析、智力优异儿童的特征、智力缺陷儿童的特征。
第八章 儿童情绪的发展[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状况及几种儿童情绪获得的理论假设,理解早期情绪对后期的社会行为有什么影响,明确儿童道德感、理智感及美感等高级情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这些高级情感对儿童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掌握对儿童一些消极的情绪加以克服的方法,并学习把这些理论用于实际工作。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一、情绪的组成成分二、婴幼儿的情绪第二节 儿童情绪的获得一、学习理论二、知觉再认理论三、社会认知理论第三节 儿童的害怕和一些情绪障碍一、害怕的发展二、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三、害怕的预防四、儿童期的一些情绪障碍第四节 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一、道德感的发展二、理智感的发展三、美感的发展[考核知识点]
1、情绪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婴幼儿情绪的发展规律。
3、引发幼儿情绪的原因及变化。
4、关于新生儿的情绪的几种观点。
5、关于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情绪对婴儿具有的适应意义。
6、婴儿微笑的发展。
7、学习理论、知觉再认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这三种情绪获得理论的基本内容。
8、儿童的怯生及其影响因素。
9、儿童害怕发展的年龄特点害怕的发展及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10、儿童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发展规律。
11、根据儿童高极情感的发展规律,在培养儿童高极情感时应该注意的要点。
[考核要求]
一、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1、识记:情绪的概念、情绪的组成成分。
2、领会:情绪的组成成分相互之间的关系、婴幼儿情绪的发展规律、引发4-7岁幼儿情绪的原因、关于新生儿的情绪的几种观点、关于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情绪对婴儿来说有重要的生存价值或社会适应意义、婴儿的笑的发展。
二、儿童情绪的获得1、领会:学习理论、知觉再认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这三种情绪获得理论的基本内容;希伯对黑猩猩所作的经典实验。
三、儿童的害怕和一些情绪障碍1、识记:怯生的概念、对抗性条件作用的概念、系统脱敏法的概念、模特塑造法的概念、认知疗法的概念。
2、领会:影响婴儿怯生的因素、儿童害怕发展的年龄特点害怕的发展及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儿童的害怕与父母教育方法的关系、沮丧的儿童的表现、社会退缩儿童的表现。
3、应用:害怕的预防及运用所学方法帮助儿童克服害怕。
四、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1、识记:道德感的概念、理智感的概念、美感的概念、学龄初期儿童对事物的美的评价的两个特点。
2、领会:儿童道德情感的三种形式、理智感、美感的发展规律、美感在儿童的发展中的作用、良好的情绪至少具有的几个特征是什么。
3、应用:根据儿童道德感的发展过程,谈一谈在培养儿童的道德感时须注意什么;根据儿童美感的发展过程,谈一谈在培养儿童的美感时须注意什么;根据儿童理智感的发展过程,谈一谈在培养儿童的理智感时须注意什么。
第九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学习内容和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两个对儿童发展有影响的个性理论,理解影响儿童形成不同个性的生物学因素及家庭这个社会化动因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明确作为个性组成部分的自我意识是如何发展的,初步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看待儿童个性的发展和差异,并对儿童个性形成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积极主动的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第二节 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一、最初的个性或气质。
二、体貌与体格的影响三、成熟速率的影响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一、父母的管教活动二、家庭结构三、家庭的物理环境四、电视的作用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二、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考核知识点]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3、对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比较。
4、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5、儿童最初呈现的个性或气质类型。
6、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考核要求]
一、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1、识记:个性的概念、恋母情结、恋父情结、自我同一感的概念、同一感危机的概念、同一性拒斥的概念、同一性混乱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