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戏与交往技能1、识记:按社会化程度对儿童游戏进行的分类、创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
2、领会: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想象性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儿童想象性游戏的发展规律。几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内容。
3、应用:在日常实践巾,通过游戏观察并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
第十二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两种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理论,理解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及儿童节、道德行为的培养训练,明确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过程,掌握儿童的自我控制的测量问题。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二节 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二、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三、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第三节 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一、良心与道德的内化二、移情作用三、羞愧感第四节 儿童的自我控制一、自我控制的测量二、自我控制训练三、自我控制度[考核知识点]
1、皮亚杰对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的发展情况的研究。
2、皮亚杰对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执行的发展情况的研究。
3、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4、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5、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
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7、控制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8、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9、自我控制的几种训练方法。
10、自我控制的测量。
[考核要求]
一、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1、识记: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道德行为的概念、道德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的两个方面、儿童的道德认知包括的方面、谈话法。
2、领会:皮亚杰对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的发展情况的研究、皮亚杰对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执行的发展情况的研究、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二、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1、识记:观察学习的概念、替代强化的概念、自我强化的概念、攻击性行为的概念、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2、领会:控制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方法、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3、应用: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用于实际工作,发展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三、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1、识记:移情及羞愧感的概念。
四、儿童的自我控制1、识记:移情的概念、羞愧感的概念、延缓满足的概念、自我控制的几种训练方法、弹性儿童的概念、自我控制度的概念。
2、应用:初步学习应用本章的自我控制训练技术对儿童进行自我控制训练,培养学生适宜的自我控制度。
一、横向研究二、纵向研究三、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