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混合食用,通过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虽然可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但要运用得当,否则将难以发挥互补作用。
正确的做法应当遵循以下3个原则:
①食物的生物学属性愈远愈好。动、植物性食物之间比植物性食物之间生物学属性远。
②搭配的食物种类愈多愈好。就是说要提倡食物多样化。
③同时食用。因为单个氨基酸吸收到体内之后,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一般约为4个小时,然后到达各组织器官,再合成组织器官的蛋白质,只有合成组织器官所需要的氨基酸同时到达时,才能合成组织器官的蛋白质,亦即才能发挥氨基酸的互补作用。
儿童需要的蛋白质相对较成人多。因为他们不但需要用蛋白质来补充消耗,还需要用来增长和构成新组织。婴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供给蛋白质的数量计算,母乳喂养的需要2.0~2.5克;牛奶喂养的需要3.5~4.0克,因为牛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人乳稍差;两者混合喂养的需要3.0克。1~3岁需要3.5克,4~6岁需要3.0克,学龄前需要2.0~2.5克。
三、碳水化合物的需要碳水化合物也叫糖类,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①供给热能。1克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可以产生4千卡热能。
②②构成神经组织和细胞的成分。如作为遗传物质基础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就含有核糖,是一种五碳糖。
③③保肝、解毒。如当肝脏糖元储备充裕时,对酒精、四氯化碳、砷等有害化学物质就有较强的解毒功能,并有利于保护肝脏免受有害物质的损害。
④④抗生酮作用。脂肪在体内氧化靠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当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或因病(如糖尿病)机体不能利用碳水化合物时,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将由脂肪来供给。当脂肪氧化不全进,即产生酮体。酮体是一类酸性物质,在体内积存过多,即可产生酸中毒。所以,碳水化合物有抗生酮作用。
⑤⑤供给食物纤维。各种食物的可食部分,除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纤维成分。它是一类多糖物质,也属于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统称为食物纤维。食物纤维有助于通便和预防结肠癌、冠心病、糖尿病等疾患。碳水化合物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数种。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葡萄糖是单糖中最重要的一种,血中的糖(即血糖)就是葡萄糖;果糖是最甜的一种糖,其甜度为蔗糖的1.75倍,多存在于水果之中,蜂蜜中含量最多;半乳糖是乳糖的分解产物,甜度低于葡萄糖,更低于果糖。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缩合而成,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最为丰富,白糖、红糖都是蔗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缩合而成,在谷芽中含量较多,尤以麦芽中含量最多,故称麦芽糖,人们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咀嚼过程中会感到甜味,就是因为其中的淀粉水解成了麦芽糖。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缩合而成,它只存在于动物的乳汁中,甜度仅及蔗糖的1/6。多糖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无甜味,不易溶于水,但可经消化酶的作用分解为单糖。多糖主要有淀粉、糊精和糖元(动物淀粉)。淀粉在谷类、豆类、硬果类以及马铃薯、红薯、芋头、山药等块根类食物中含量很丰富,无甜味,也不易溶于水,加热即膨胀为糊状物,此糊状物易被消化酶分解;糊精是淀粉分解的中间产物,糯米中含量较多,烤面包或馒头时,表面形成的焦黄或棕黄色硬皮就是淀粉变成的糊精;糖元是指存在于动物体内的淀粉,存在肝脏、肌肉和其它组织中。另外,如前所述,食物纤维也是一种多糖,因其不能被消化吸收,可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婴幼儿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相对较多。 岁以内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12克,2岁以上约需10克。婴幼儿膳食由碳水化合物供给的热量,约占总热能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