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脂肪的需要脂肪也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它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①供合热能。脂肪是产热量最高的一种能源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可以产生9千卡热能,是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2.25倍。脂肪是贮存能量的"燃料"库,所占空间小,可在腹腔空隙、皮下等处大量贮存。人在饥饿时,首先动用体内脂肪以免消耗蛋白质。
②构成身体组织。如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③供给必须脂肪酸。脂肪中有几种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称必需脂肪酸,主要有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3种。必需脂肪酸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它能够促进发育,维持皮肤和毛细血管的健康;与精子形成、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密切关系;能减轻放射线所造成的皮肤损伤;与胆固醇的代谢也有密切关系,有助于防止冠心病。
④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A、D、E、K不溶于水,只能溶于脂肪或脂溶剂,称为脂溶性维生素。膳食中的脂肪可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促进其吸收。另外,有些脂肪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如鱼肝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
⑥维持体温和保护脏器。脂肪是热的不良导体,可阻止体热的放散。皮下脂肪在冬天就有保温作用,有助于防寒。脂肪作为填充材料,可以保护和固定内脏器官,避免机械摩擦和移位;另外,能使手掌、足底和臀部等更好地承受压力。
⑦⑥提高膳食的感官性状。含油脂的菜香味扑鼻,油炸的食物香脆可口,人人爱吃;脂肪在胃内停留时间长,耐饿。但膳食油脂过多,不易消化,还会引起腹泻;吃过多的动物脂肪还会得高脂血症,诱发冠心病。广义的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质,狭义的脂肪仅指中性脂肪。中性脂肪是1个分子甘油和3个分子脂肪酸组成的,故又称为甘油三酯或三酸甘油酯。日常食用的豆油、菜子油、花生油、芝麻油等植物油和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的主要成分就是甘油三酯。类酯质是一些能够溶于脂肪或脂溶剂的物质,如磷脂和固醇类化合物。过去人们一般按脂肪的来源,把它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两大类; 者根据在室温下的状态,分为油(液态)和脂(固态);有的笼统地认为动物脂肪就是饱和脂肪,植物脂肪就是不饱和脂肪,并据此来断定其营养价值。其实这些说法并不确切。如鱼肝油为动物脂肪,且为液态,但含不饱和脂肪很高;而椰子油为植物脂肪,却含饱和脂肪很高。所以,脂肪的营养价值并不取决于其来源,而取决于其所含脂肪酸种类及其饱和程度、消化率、维生素含量和贮存性能等。如鱼肝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最高,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对辅助治疗结核病,抗佝偻病都很有效,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奶油和黄油都是从牛奶里提炼出来的,含有维生素A和D,呈乳融状小颗粒,易吸收和利用,但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高,对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不利;用植物油做成的人造黄油,则无此缺点。猪油、牛油和羊油含饱和脂肪酸较高,不大容易消化,猪油还含有胆固醇,又不含维生素A和D。植物油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的植物油含有能抗氧化的维生素E或芝麻醇,耐贮存。另外,植物油一般消化率高,易于消化。
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脂肪4克,6岁左右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脂肪3克。
五、维生素的需要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量不足,故必须由食物供给。维生素不是热能的来源,也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它们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物质代谢,尤其与酶的关系密切。一般需要量很少,以毫克或微克计算。现已发现的维生素种类很多,通常按其溶解性分为脂肪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1、B2,烟酸,维生素B6,生物素,泛酸、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等。现就营养上比较重要的维生素简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