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精彩登场谢幕之后,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到底哪一个才是最好的?到底哪一个才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初为人父、人母者的“哈姆雷特式”的困惑。
母亲,请善待你的孩子!
母亲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是“至尊”,无可取代的。母亲的一言一行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下人生的第一粒种子。现在的很多母亲,自己不照看孩子,为了保持身材不哺乳。她们不知道,0-3岁的孩子是最依恋母亲的了。
权衡了近半个月后,呼和浩特市市民刘海霞日前辞职回家做了全职妈妈,每天在家教儿子走路、说话,与儿子一起嬉戏玩耍。她说“不能因为了多挣点钱而耽误了孩子一生,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如果照看不周,孩子出生之时就是落伍之日。”
据了解,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目前有好几万0-3岁的婴幼儿,其父母大多数处于事业的繁忙或颠峰期,无暇顾及宝宝。而幼儿园拒收年龄较小的婴幼儿,这让大多数年轻父母感到照顾孩子和事业有极大冲突。于是很多年轻父母便把育儿的任务交给了祖辈或保姆,好一心干事业。但祖辈或保姆往往不懂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这就错过了婴幼儿神经系统迅猛发育与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
21世纪,无数的女性走出家门,奔走在职场上。当一缕倦意涌上心头时,很多母亲对孩子的抱歉其实是非常勉强的,她们会说:“孩子,妈妈很忙!”可是早期教育专家解翠玲指出,忙并不能成为母亲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借口。既然你让他诞生在这个世界,那么你必须对他负责,他不是你生下来的玩具或者是解闷的东西。他从诞生的那一同起,就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在看周围的世界,所以作为母亲,千万不要让孩子失望。
内蒙古师范大学早期教育专家解翠玲指出,各行各业都要培训上岗,唯独妈妈不用,以为无师自通,这是一个误区。她告诉记者:“推进世界前进的手,其实就是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孩子所求的其实并不多,他仅仅需要的是爱,是被别人关注、欣赏、赞美,很多母亲并不知道在孩子眼里,最贵的玩具还抵不上母亲温柔的一个微笑,轻轻的抚摩。”
解翠玲说,早期教育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的,生活时时刻刻是教育,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按照自己的大纲在学习。早期教育并不是某种特定的形式和内容,在家庭里,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爱好打扮等,对孩子都是一种全景式的教育。因此,对孩子的爱请从对自身的约束和发展做起,千万别忽视孩子稚嫩的心。
早期教育,莫被误区套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父母在早期教育上存在误区。如认为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处处关心;隔代教育有害无利;父母将教育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了教育机构,希望教育机构能代为履行父母职责;早期教育就是堆钱教育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父母习惯于“包办”孩子所有的动手机会。家里有筷子和剪刀,大人总是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怕用筷子戳到孩子的眼睛;怕孩子玩沙子弄到眼睛里;怕孩子玩水着凉生病……总之,就是不让孩子动手,怕出危险。一些父母一味地呵护孩子,反而把孩子早期潜在的自立能力给“吞噬”了,甚至于孩子见了陌生面孔就怕,最终变得特别粘人、爱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