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音乐我的家或出示字“家”)问:什么是家?
小结:家有门有窗,是我们住的地方。
2、你们都有家,说说家里都有些什么?
小结并丰富“家”的各个房间和家人,告诉幼儿他们也是家庭中一员。
二、 经验交流
1、你觉得家里谁最能干?
2、在你家里,发生过什么高兴的事?
3、你觉得你的家还有什么不满意或不够好的地方?
小结:小朋友对自己的家挺关心的,既记得许多美好的事,也藏着许多家庭梦想,我们可以把自己刚刚的想法告诉家里人,全家一起努力让家变得更加美好。我也有个温暖的家,上次谁到我家做过客了?
4、幼儿观看照片回忆寻找的过程,了解寻找的顺序(出示地址)
6、(观看录像)看这是谁?这是我家的什么地方?客厅里还有什么?找找我的房间在哪里?房间里有什么呢?发现礼物,猜猜我把什么送给两位老人?
三、 操作延伸
小结:老人平时很关心我们,我们也要想到他们,相互关心帮助才是一个温暖的家。
活动后:
本次活动最大的感触是怎样选取有价值的点。
1、 以最近发展区为依据寻找点。教师要在幼儿的各种关键时刻做出及时有效的应答,推进他们的发展。《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并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发展的关键是产生认知冲突,皮亚杰把它归为“内源性“。维果茨基则认为,成人和同伴也能引发认知冲突。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把眼光放在已经了解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上,活动的设计才会既适合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实践活动对老师切入点的把握有密切关系。人对自己熟悉和理解的事物容易有兴趣产生共鸣,如新中新村车站上有哪些车,猜乘哪辆车等,就是依寻幼儿的生活经验、回忆已有经历的基础上引发的认知冲突。
2、 根据孩子的需要调整点。在学习活动中,师生间的交流常常体现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的艺术。善于聆听幼儿,接过幼儿抛来的球,需要一定的观察和技巧。往往在“一推一打”的过程中,对探索的问题产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从而使活动得到深入的发展。瑞吉欧的教学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的球并抛还给孩子。”从而使活动不断得到最好的发展。在先前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对我家的客厅最感兴趣,他们在这里玩的时间最长。试教时,没去过的孩子也提到客厅。可见客厅是孩子很感兴趣的地方,把它作为第一观察点是符合他们的需要的。在我家玩的时候,我观察到孩子不同的兴趣点。有的关注卫生间的电话,有的关注厨房设施,有的对我家的电脑有共鸣,还有的对旅游景点的物品感兴趣。为此在录像的提供上,我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同一纬度的认知。比如拍客厅的时候注意给孩子一个全新的完整的视野,拍卫生间的时候先选择一个点——幼儿感兴趣的电话,然后再展示其他用品,而对卧室,我就选择重要的拍如电脑等。结果修改后的录像在幼儿活动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我想,正因为我努力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成为参与者,给予他们全心的关注,才能为我第二次探索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更好地帮助幼儿成长。
3、 关注有价值的内容增加点。一旦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可以创设情景挑战幼儿,激起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孩子在出发前就询问我家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