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从年龄上看,教师和孩子的距离就拉得很开,更何况要来解读本班级40个不同个性的孩子的行为呢?所以,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信息、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灵活自身的教育手段,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来认识孩子、解读孩子,并给与孩子语言、动作上的支持,在正确解读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来解读教师。
三、多元化评价——在欣赏与支持中分享孩子的游戏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组织一次有意义、积极的游戏评价,不仅是教师间接指导游戏的方法之一,也是大班孩子一种自我意识的增长。以往的游戏基本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评、幼儿倾听,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只有接受的份儿,而失去了“孩子才是游戏的真正主人”这一理念。本学期,我从理性、感性相结合入手,大胆尝试采用不同方式的评价,来让孩子在公正、真实的评价氛围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1、内在要求·外化性评价【一句话记录】江天源医生说:“我们不仅要招收医生,最好还要造一个大一点的医院,这样就不怕住院的小宝宝多了。”
【评价现场】游戏点评环节,我特意请江天源来介绍一下医院开展的情况。孩子很聪明,不仅把工作的细节描述的有棱有角,最后还不忘宣传一下:“从明天开始,我们医院将会改造在教室里的这个位置,住院部也会扩大,生病的宝宝们多了我们也不怕。”其他孩子被江天源的自我讲评深深吸引了,盼望着下次游戏的开展。所以,在游戏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游戏语言,更要积极回应、诱导孩子的进一步游戏语言,获知孩子的真实想法,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实施。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想法,又使得角色游戏添置了新的活力而不断散发魅力。
2、规则意识·建立性评价【一句话记录】周琪翔在银行门口大喊:“挤死我啦,你们为什么不排队?”
【评价现场】在下次游戏开始环节,我在电脑里播放了“工商银行”乱推挤的摄像镜头,并请全体孩子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更好的维护银行里的秩序?教师到街镇银行拍录一些大人们存取钱的真实生活镜头,特别是人们在一米线之外自觉等候的画面。用事实来熏陶孩子稚嫩的心灵,让规则意识逐渐充实孩子的游戏世界。解决方法为:在“工商银行”门口设立一米线,并与孩子们一起认知一米线的规则内涵,让短短的一米线架起孩子游戏与生活、快乐与秩序的桥梁。
3、现场再现·扩散性评价【记录】自选游戏时,顾玲郡和倪雯莉一同进入了“艺术倩影屋”。因为两个人都爱好绘画,所以都想做摄影师。但摄影师的名额只有一位,于是,矛盾就产生了。顾玲郡说:“是我第一个想到要做摄影师的,应该我做。”倪雯莉说:“你上次已经做了,今天要轮到我做摄影师了。”顾玲郡不服气:“老师说过我拍的照片很漂亮,所以我还可以做摄影师。”倪雯莉也不甘示弱:“老师说过摄影师要轮着做的。”……争执了一会儿,顾玲郡想出了好办法:“这样吧,你先做摄影师,我来招待顾客。等你累了,我们再交换,好吗?”倪雯莉很开心:“这个办法好,我们一起玩吧。”
【评价现场】为了扩散孩子之间这种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矛盾的优良办法,教师在下一次游戏开始环节,特意请顾玲郡和倪雯莉两人在集体面前重演了自选角色时的一系列语言争执,并请全体孩子进行评价、认可,直至用热烈地掌声来肯定两个人的做法。
关于游戏评价的方式还有许多许多,不管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评价,教师所要坚持的观点就是“评价是肯定、欣赏孩子的游戏行为与进步,是促进孩子、教师与游戏三者共同提高的措施,是孩子憧憬下次游戏的动力。”另外,在游戏评价中,教师的身份要转变为倾听者、支持者、赞赏者;孩子的身份要转变成讲述者、主动者、个性者。这样,教师才会从不同的孩子那里获取最直接、最有代表性的第一手游戏资料,经过整理,下一个游戏过程必会比上一个游戏过程来得更精彩、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