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家园合作中家庭主体性发挥问题及策略研究(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27日 19:10:19

  (三)家园合作中家庭与幼儿园责任分工不明确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开展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两大重要环境,并形成一个重要的环境系统--家园关系。但是在合作中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教育主体之间还存在责任矛盾:幼儿园如何指导家长工作?家长如何有效配合?对于幼儿园,应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宗旨、目的、意义以及课程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而家长应该主动了解幼儿园"教什么"、"怎么教",更好的配合教师工作。教师应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相关知识,让家长懂得尊重幼儿发展的主体性,而家长应变"被动"为"主动"询问幼儿一日活动情况,以便回家帮助幼儿消化吸收。

  但在家园合作合作中存在家庭与幼儿园责任分工不明确。如教师往往是"指挥者",而家长是"服从者";又如,家园合作常常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明显的教育界线;再如,家园合作的过程常常是教师对家长的单向灌输,缺乏双向互动,导致家庭教育主体性的发挥。

  家园合作中家长与幼儿园交流意识表浅。家长和教师之间,在交流中大多都比较被动,教师希望家长主动询问,家长抱怨教师不主动告知。或者重大事情各抒己见一下,后事并没有任何合作举措。这反映了幼儿教育者对合作意识过程中交流意识的表浅

  二、家园合作中家庭主体性发挥问题的成因

  家园合作中家庭主体性发挥存在的问题原因一方面是家庭合作教育的意识薄弱;一方面幼儿园"中心论"。

  (一)家庭教育不当

  1、教育观念落后

  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带了普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家长都习惯的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他们认为:幼儿园是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我们家长工作自然由幼儿园承担。出现"幼儿园中心论"导致家园合作出现表面化、形式化、走过场等弊端,反应了家庭教育观念的陈旧与落后现象。

  (2)错误的儿童观。不懂得尊重孩子和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比如: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当作家长的私有"财产"或实现大人理想和光宗耀祖的读书工具。不懂得尊重孩子,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只按照意愿与经验去教育孩子并期望教育达到一定的目的。这样做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过早的厌学心理。

  (3)错误的家庭教育观。体现在重智、轻德、轻情感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主要表现在:过问思想少而过问成绩多,严格要求少娇宠溺爱多,精神给予少,物质满足多,关心学习多而关心做人少,关心身体多,关心心理少,启发诱导少,打骂唠叨多等,出现诸多表现根源在于应试教育,,分数成为衡量孩子好坏的尺子。这样结果只会造成高分低能,很难使孩子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

  (4)错误的养育观。对孩子过于宠爱,保护过度,比如:一幼儿在幼儿园被小孩欺负了,妈妈知道后,当老师反映情况,并寻求解决办法,妈妈却很理智的说:"下次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妈妈给你撑起。"这样只会使得孩子失去朋友和同伴一起玩耍的机会,同时忽视了孩子自主、自力、自强能力和精神的培养。造成孩字过于对家长的依恋。

  观念的落后直接引发了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不平等、家园合作意识、程度的浮浅以及家园合作中责任的承担存在偏执的观点等问题。

  2、家庭自我角色定位混淆

  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定位不够明确。家长自身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家园合作"意识淡薄,甚至有些家长以"不会""没有时间"推卸自己的责任把教育重担全权交给了幼儿园。,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依赖意识强。甚至有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意识淡薄,把幼儿园教育单纯看做"带孩子"。家长往往接送孩子总是非常冲忙,并没有过多主动的了解幼儿一天的情况,在教育方法上更是各抒己见,最终采用的还是自己原来的方式,并没有家园教育方法的统一,这一点在幼儿常规和自理能力上体现非常明显;家长观念偏执,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孩子的教育就是幼儿园的事情,教师有义务带好、教好、照顾好孩子。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家园合作中家庭教育角色定位混淆、家长对教育的急于求成导致的。反映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识薄弱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角色存在失衡。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