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滑梯”的思考(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1月10日 10:03:31

  [案例三]

  我见幼儿对滑梯一样的斜坡和滚、滑如此感兴趣,为积累幼儿更多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的更大探索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继续引导幼儿探索:我拿了一个圆形的雪花片问:“这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圆形”我把雪花片立着放在斜坡上,小朋友说大声叫道:“雪花片滚下来了!”那能不能让雪花片滑下来呢?只见幼儿惊讶地看着我说:“不能”。“那我们就试试看吧!你们可要仔细观察!”我用神秘的口吻对大家说。我把雪花片平放在斜坡上,这时小朋友们发出了尖叫声:“啊!滑下来了!”站在一旁的陈霄桐说“圆的也可以滑下来啊?”我接着又问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看?”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说:“我来、我来”,我找来了一些孩子们平时玩的药瓶、奶粉罐、饮料瓶等,孩子们马上就动手操作起来了。幼儿们非常兴奋,一会叫道“滚下来了!”一会叫道:“滑下来了!” “哦,你们真棒!真聪明!”我对她们竖起了大拇指。

  分析:新《纲要》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让幼儿亲历探究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重要途径,在他们喜欢的探究活动过程中会给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本案例中,幼儿原有的经验是圆的东西是滚下来的,当他们看到圆的雪花片也可以滑下来时,他们产生了疑问,但我并没有急于让幼儿探讨为什么圆的雪花片也会滑下来,而是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实际动手操作入手,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可操作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去探索,让孩子们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性,从而发现平平的一面是滑下来的,圆圆的一面是滚下来的。从案例中,我发现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在观察、交流、中形成了互动式的探究关系。

  教育反思《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以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引导幼儿主动发展。  一、在活动中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

  在案例一中我对姚辰烨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给予关注和支持,以暗示的方式进行积极应答,引导吕昀灏进一步探索,使他的探索兴趣得到了保持,同时也激起其他幼儿的探索兴趣。当姚辰烨发现鞋子能从滑梯上滑下来时,我支持了他的发现并鼓励他的探索欲望,在他的探索与发现得到教师的肯定后,就更加激发了她的自信,还提升了其他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感性经验。这种支持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获得终身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在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

  为了让幼儿亲历探究活动过程,教师既要为幼儿提供感知、操作、发现的机会,还要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的过程、结果和体验,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并使之成为探究新知的催化剂。在案例中,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像传统教育观中的教师那样,束缚幼儿的手脚和思维,,而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观察,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案例二中,陈霄桐发现小汽车能从积木搭的斜坡滑下来时,我及时引导幼儿对圆的珠子、方积木滑行的运动进行观察,并支持他进行车道的搭建和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幼儿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得出结论。当他们发现圆的滚珠是滚下来的,方积木是滑下来时,我又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种用演示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使得幼儿的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活动中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实践操作来探究和解决问题,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受快乐,并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