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盲目跟风、形式主义、"导师"难寻等是当前我国学前幼儿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几个主要误区。当前我们在借鉴国外学前幼儿教育法时应该形成两个基本思路,即"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和"以他为主,他我结合",其中"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应该成为我们借鉴学前幼儿教育法的主要思路。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实现小康的高度,阐述了除充分利用幼儿园本身教育资源外,整合利用社区、家庭科教资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注重阐述了开发、利用社区、家庭科教资源的途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改革;误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蒙台梭利教育法;教育;兴趣;实际生活;科学现象;幼儿理解能力科教文化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就说过:"想造就一个科学民族,必须培植造就科学的幼儿,由此才有科学的中国。"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世纪,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全面达到小康的宏伟目标,我们亟需早期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
当前我国幼教界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内容,以便适应"科教兴国"和新世纪的挑战,这是正确而无可非议的。同时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引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然而,我们冷静的观察和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当前幼儿科学教育存在不少误区,这势必影响科学教育的质量和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步思考:
一:目标不当,单纯追求知识传授
《纲要》突出强调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强调要克服传统科学教育只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的弊端。这是因为:一、《纲要》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站在人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来的;二、我们现在实施的幼儿科学教育仅仅是启蒙教育,其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具有初步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而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些科学知识、方法和形成一些科学技能。因而,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否应该是:
1.过科学教育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
2.让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积累初步的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初步的科学素质(含科学思维和独创性、批评性等个性品质)。
其中,最主要是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而上述的三点中,培养科学精神又是"重中之重"。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全国小学、幼儿园"做中学"实验负责人韦玉同志最近指出:"小学、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主要是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但是,当前有些教师受传统科学教育的影响,有的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培养,有的对上述目标平均使用力量,有的把传授多少知识,培养多少技能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这样"舍本求末",的做法,花时多多,效果微微,不能达到幼儿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根本目的。
二:内容欠妥,没有贴近幼儿生活
《纲要》关于教育内容的要求中,多次提到"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其目的,一是为幼儿真正理解和内化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二是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人有用,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或问题。这样,他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才能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才能保持长久的强烈的对周围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有些教师片面追求所谓的"新颖"、"时尚",选一些幼儿很不熟悉或不理解地科学知识,甚至科技成果作教学内容,即费时间讲解,幼儿也不感兴趣。即是有些教师煞费苦心动用很多电教手段,并辅之以深入浅出地讲解,似乎生动、形象,但是幼儿还是很难理解,仍不起兴趣。当然,不是不可以选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但是必须是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或者是"幼儿易理解、易感兴趣的最新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