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学前幼儿教育误区(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4日 20:28:59

  2、形式主义,实践中对蒙台梭利教育精髓的忽略

  我国不少幼儿园对蒙台梭利教育法抱有极大的热情,但它们在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过程中存在着生搬硬套等现象,形式主义之风较为严重。在为数不少的幼儿园里,儿童在摆弄了一个学期或者两个学期之后就对价值不菲的蒙台梭利教具失去了兴趣,有时甚至会把教具当成武器玩游戏;儿童操作的教具有时并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而教师则常常把这些教具当作是进行教学示范时的辅助材料:教具成了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心,儿童则在教师的教导下成了教具的奴隶。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少幼儿园在开展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时并不重视蒙台梭利重视的儿童,重视的是蒙台梭利提供的儿童操作材料;并不重视蒙台梭利重视的所有儿童操作材料,重视的是蒙台梭利为儿童提供的部分知识探究材料;并不重视蒙台梭利重视的儿童操作材料的内涵和价值,重视的是向儿童展示这些材料吋的一招一式……

  3、"导师"难寻,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精髓的教师非常缺乏

  蒙台梭利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扮演着环境提供者、探究支持者和发展引导者等重要角色,发挥着"导师"作用。蒙台梭利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其精髓,把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真正渗透到教育实践之中,然而,当我们用蒙台梭利教师的标准来评价我国从事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时,又有多少教师是合格的呢?得到国际认证机构专业认证的蒙台梭利教师恐怕更是屈指可数。在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不到位的情况下,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根本性要求很难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落实。比如,很多教师不会为儿童提供系列的"有准备的环境",而只是把"买来的环境"摆在活动室里,更不会引导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活动进行学习;很多教师只是把蒙台梭利教具当作自己的教学工具和辅助材料,他们只是在拿着教具进行直接的教学示范,并不把教具看作是教师为儿童提供的、让儿童与之互动的学习材料。可以说,因为不能掌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髓,很多教师难以做到让儿童在操作活动中进行学习,准以做到在个别教育和差异教育中促进儿童发展……教师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一知半解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习和借鉴。

  但是,不少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讲的太多,没有给幼儿留足思考、提问、交流或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这些老师不是怕幼儿讲不好或"胡言乱语",耽误时间,就是浅尝辄止和"越俎代庖"。当然,更谈不上让幼儿充分与教师、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享受发现带来的欢乐,操作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更不会嘉奖这些幼儿,让全班幼儿赞赏、仿效,并鼓励幼儿在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继续探索、分享和体验欢乐和成功。

  幼儿科学教育是引导幼儿通过探究发现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儿童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用范例或操作实验向幼儿分步讲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引发和引导幼儿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因为就幼儿而言,探索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操作活动亲身体验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让幼儿真正地在"做中学"。卢梭对科学教育所遵循的教育观点及教育方式告诉我们: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对儿童科学教育所持有的观点与当前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然而,最新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表明,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问题一:重视现成的教材内容,忽视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开展教学的出发点主要是教材大纲,而不是幼儿。这种做法往往导致教育活动内容过易或过难,无法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事实上,幼儿的日常和常规生活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卢梭告诉我们:科学教育要以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为内容,引导并遵从幼儿的兴趣,在幼儿的生活中捕捉科学教育的契机。如以往教学中,小班认识"脚",一般都是使用图片,认识脚背、脚底、脚趾头等,幼儿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而现在在小班科学教育活动"我的小脚丫"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脱去袜子光脚走路,让幼儿摸摸脚,挠挠脚心,数一数自己的脚趾头,比一比哪个脚趾头长,用脚去踩热的、冷的、软的、硬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说出脚的不同感觉,最后还可以用脚印出五颜六色的画。这些活动幼儿兴趣浓厚,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激发了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效果非常好。问题二:急于下结论,忽视幼儿多角度发现许多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过程中为了体现出重视幼儿的探究式学习,常常会选择一些科学小实验或小制作,而忽视引导幼儿对周围生活广泛科学现象的感知与观察。在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教师要以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描述操作中发现的现象及提出的困惑和需求,以多种方式鼓励幼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马上给予解答。而应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一份期待,鼓励和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动力,通过自己的操作去寻找答案。在 "有趣的泡泡"活动中当幼儿提出:比如不用材料,光用两只手能不能吹出泡泡的问题时,教师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当一个幼儿发现从他指缝及用双手搭出的各种形状中,可以吹出泡泡时,欣喜地告诉教师和同伴大家前来观赏他的表演。之后幼儿都跃跃欲试,此时没有一位幼儿是旁观者。他们展示的也不仅仅是操作结果,更主要,是他们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当幼儿看到教师在集体面前验证他们得出的结论- 吹气的轻重不同吹出的泡泡大小也不同完全正确时,他们欢呼雀跃,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在幼儿充分感知操作经验之后,教师再和幼儿共同验证操作过程和思维结果是否正确,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进一步主动探索的自信心,而且能使幼儿的感性认识得到升华。问题三:重视科学概念的精确性,忽视幼儿的理解能力幼儿思维发展不成熟,理解能力较弱,尚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概念及原理,但有些教师在活动中过分注重科学概念表述的精确性,使用了诸多的速度惯性重力等科学专业词汇。活动中有些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向幼儿传授科学知识而忽视培养幼儿掌握科学方法缺乏给予幼儿一把打开科学知识宝库金钥匙的意识。其实,让幼儿理解科学的要领并不是讲得精准,而是做得到位。卢梭说: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儿童知道有许多的事物是他目前不了解而将来能够了解的;有更多的事物是别人了解而他是永远也不能了解的;还有无数的事物是任何人都不能了解的。他有一个能包罗万象的心胸,之所以这样,不是由于他有知识,而是由于他有获得知识的能力;他心思开朗,头脑聪敏,能够随机应变;他虽然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问题四:重视教师的讲解演示,忽视幼儿的主动探究即便在一些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注重的还是自己的操作演示和讲解示范,虽然也安排了幼儿动手操作,但幼儿的头脑还是在教师的指挥下运转着的这使幼儿仍停留在听老师解释,看老师操作,回答老师要求回答的问题阶段上。在幼儿科学教育操作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在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活动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幼儿主要是以自己动手而并非倾听现成的概念来学科学的特点。一方面,为他们创设充满科学气息的环境和提供符合教育目标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充分发挥交互作合作。另一方面,应动手操作材努力激励幼儿去感知周围环境,并引导幼儿对感性经验进行整理概括,逐步建构最初级的科学概念。从而真正做到不断增强幼儿主动探索的意识,给幼儿留下一个期待继续探索的愿望,和一份期盼揭开奥秘的向往。卢梭认为:孩子应该全神贯注在他所做的事情上,而你则应该全神贯注在他的身上。他还进一步提出教师观察学生的三个要:一要预先料到他心中的想法;二要防他产生不正确的看法;三要使他专心到不会发现你在暗中注意他也就是说,教师的观察应当伴随着幼儿的整个科学操作活动,并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和引导幼儿的操作,以便让幼儿的科学知识真正来源于自己的操作和理解,而并非教师的讲解。卢梭对科学教育所遵循的教育观点及教育方式告诉了我们三个儿童科学教育理念:围绕幼儿生活的科学才能真正吸引幼儿,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生活中简单的工具或实物就是最佳的科学教育材料;幼儿自己做出来的科学比教师讲给他们的科学更容易让幼儿理解和学习。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