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古诗文已经逐渐扎根在孩子们的心里,他们用古诗抒发自己的感情,用名篇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学习,用谨句衡言端正自己的行为。遇到挫折时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自勉,把“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为人生的信条。
二、图文并茂,激发尊敬长辈的情感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宠爱,只知索取,不知给予,他们可以给你头头是道的讲出《孔融让梨》的故事,可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从不去考虑他人,对父母长辈更是呼之则来,挥之即去,为此我有意识地安排幼儿观看楼道内的德育图:《出必禀告返必面》、《让路让座是美德》等等,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于是我又陆续向幼儿介绍了《路遇尊长下车骑》、《父母教责须敬承》、《尊长呼我当疾趋》等等,不错过任何一幅有教育意义的图,现在孩子们能根据图意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自己哪儿做得好,哪儿做得还不够。现在,家长们都反映自己的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以前在家里叫孩子帮忙做事,喊几遍也不会答应,而现在只要轻轻地喊一声,孩子们马上就会出现在父母面前;对长辈们说话也不在是粗声粗气了;做事也从不提出额外要求,而是主动承担。同时我也给孩子们讲述经典故事:《扇枕温衾》、《汉文帝亲尝药汤》、《王祥卧冰》……让孩子们在一个个经典故事中接受熏陶。
但是我也从中发现了问题,有一天周舟哭着找上了我,对我说:“老师、老师,昨天我回家给我妈妈念了一首唐诗《西施咏》,中间有一句: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我妈说我把‘不’字念错了,应该是第四声,我跟她说要变声调读的,可她就是不相信,罚我把声调改过来。我就是不肯,结果昨天我妈把我打了一顿,我不喜欢妈妈了。”说完,她哭得更伤心了。我先安抚了她,再联系了她的父母,作了详细地解释工作。接着我组织幼儿学习了一遍《怡色柔声谏亲过》,让孩子们明白尊敬长辈并不是盲目地,长辈们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应该脸色温和怡悦,要柔顺平和地劝说长辈们改过,但是不可以板起面孔,大着嗓门乱喊。如果长辈们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我们也不能急于一时,可以等到长辈们高兴时再劝谏,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晚上,我家的电话铃响了,当我接起电话时,另一边传来了周舟兴奋地声音:“老师,老师,我成功了,我向妈妈讲述了为什么要变调的原因,妈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为昨天地行为向我道歉了,我太高兴了,我妈妈真好!谢谢你,老师!”周舟的妈妈也向我表示了感谢,并表示以后会和周舟一起读经,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常念及长辈的恩、力行孝道并讲究行孝的方法,让长辈愿意改过,这不也是人世间最善最美的品德吗?
“家齐而后国治”这是曾子用尽一生行孝的亲身印证,可见“孝”确实是百行之先,一切理想的根本啊!
三、在广阔的社区环境中,培养交往的优良品德蔡元培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如何积极地开展家庭教育是目前很多家长面临的难题。据东方牧迪亲子教育研究所所长陈辉介绍,亲子教育是以塑造家长与子女之间和谐的亲情关系,促进子女的健康优质成长为目标,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和整体提升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建立“学习型家庭”,“家长与子女共同成长”是亲子教育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实行双休日后,幼儿有更多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所以家长的作用不可忽略。幼儿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读诵,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家人分享,同时让家长明白对孩子的读经要求,不求理解,只要熟读,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覆念,他们自然会背诵。例如:家长在走亲访友时把孩子也带上或请上客人来自己家做客,让孩子给客人表演一段读经,在得到客人的赞许以后,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了,表演欲望也大大提升,和他人的交往也就自然展开了。这时家长就要抓住时机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会客习惯。能注意聆听别人的谈话,能连惯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说 “早”、“ 好”、“请您”、“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插嘴打扰等。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创造温馨和谐的社会活动情境,并充分提供幼儿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分享”等优良品德,并通过同伴的行为和态度不断得到反馈和直接感受,从而使自己积极的社会行为得到保持、延续和发展 。比如到公园游玩时,让幼儿主动去结交临时朋友,家长应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交往教育。对于性格孤僻、畏缩退避的儿童,要激励交往,多指导交往方法。对于不怕陌生人、爱交际的儿童,要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防止在同伴面前过度兴奋,表现自己等。对于爱好饶舌喧闹的孩子,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语言交际行为,加强交往等等。平时,我们还定期召开家长会,请有关专家作讲座,定期更换家长园地,对家长公开半日活动,使家长配合、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让其重视和引导孩子的社会交往活动,使孩子能在友好积极的交往活动中,发展心理,形成个性,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