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⑴理论意义
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区域活动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使幼儿教育过程真正建立在幼儿全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从而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根本性变革,推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环境及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基础,是幼儿构建知识的依托,良好的环境还容易建立起和谐、自由、轻松的教育氛围,有利于推动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⑵实践意义
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它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主动的特点。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区域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其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㈡概念界定
1.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部分。它是由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幼儿,各种物质器材、设备条件、人际环境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一种教育的空间、范围和场所。
陈鹤琴: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
在当今幼儿教育中,环境正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多地引起幼教界的关注和重视。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的重要场所,因为幼儿尚未长大成人。其活动环境不能以承认的眼光来衡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还提到,"幼儿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作用"。专门为幼儿创设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的环境,是充分发挥幼儿潜力、促进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条件。因此,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
"环境是幼儿的老师" --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 。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对环境的依恋心理强烈,很想从环境中去发掘想探索的事情,发展理解力、创造力
瑞吉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里的每一个学校的环境都是根据幼儿、家长、教师的需要创设的,都是经过他们共同研究、共同创造、共同论证的。所以,"毫无疑问,学校拥有一个自己的'环境',一种自己的'建筑',一种自己'对空间、形状的概念的使用'。"这里的幼儿学校环境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的发展而服务。
2.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等,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美工区、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皮亚杰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环境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区域活动是在开放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产生的,最能体现幼儿的本体性价值,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能面向全体幼儿,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里,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青睐,这是区域活动自由、宽松的氛围和丰富多彩的环境给幼儿带来的特殊体验,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真切地体验着各个角色的情感和态度,表现出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对教师来说,区域活动可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活动目标制订计划,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由此得出,区域活动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它可以容纳多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如以听说为主的阅读区、故事区;以做为主的美工区、建构区;以探索为主的科学区、益智区等等。
3. 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都没有情景教学来的直接、深刻。"的确,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对低龄幼儿尤为重要。因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孩子迅速进入角色,即给他们以可感性,加深记忆你,同时又可以提升幼儿的兴趣。因此我们的环境创设还必须体现情景化,情景化的区域环境创设是由幼儿年龄特征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