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方法2.1被试选取本研究选取了4-6岁的被试。被试来自北京市一所中等水平的幼儿园和一所中等水平的小学,施测时间为12月,6岁组被试已经接受了4个月的小学教育。被试具体情况见表1。
2.2情绪表达规则认知测试2.2.1实验材料根据交往对象的身份(长辈、同伴)和需要掩藏情绪的性质(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可以划分为4种情境,每种情境设计2个故事,故事中心主人公是小明,通过被试对小明的情绪表达所做的判断来了解被试对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4个故事情境参照Friend&Davis(1993)、Joshi(1994)、Gnepp(1986)、Dennis(1998)中的故事作修改,4个故事情境由研究者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编写。每个故事根据内容绘制3张彩色图片,图片在电脑处理后打印成5寸彩色照片。另外,为提示儿童对表情问题的回答,配以三张表情图像简笔画。
2.2.2实验程序实验为个别施测,根据标准指导语在幼儿园或小学一个安静的房间逐一进行。8个故事情境分为两次施测,每次4个故事。测试故事的顺序经平衡后为8个顺序,随机分配到每年龄组32个被试中。第一次施测之前进行一个热身任务,帮助被试熟悉任务。热身任务通过后进行正式实验。正式实验的程序以"收到失望礼物"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正式实验的程序见表2。
2.2.3结果处理实验结束后,将访谈结果进行编码,编码后的数据使用Spss12.0进行处理。对需要使用情绪表达规则的情境的认知(问题1)、对表情伪装的认知(情绪的外显表达与内隐体验的区分)(问题2)、对言语伪装的认知(问题3)这三个问题,首先对判断问题的结果赋值:如判断正确,理由也合理计为1;判断正确,理由不合理计为0;判断不正确计为0。编码由两个评分者完成,对所有被试的理由解释根据拟定的编码手册进行编码,一致性分别为91.8%,90.5%,85.9%,对于不一致的项目讨论后重新编码。因为共有8个故事情境,所以每个被试在单个测试问题上的总分为0-8分。
2.3心理理论能力测试2.3.1实验材料本研究的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的测试任务根据Sullivan(1994)的故事内容改编,故事内容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情境,以此降低故事难度。测试内容和指导语见表3。道具包括两个玩偶小人、一个电话、一个薯片桶、一个玩具奥特曼。
2.3.2实验程序实验为个别施测,根据标准指导语在幼儿园或小学-个安静的房间逐一进行。先测试一阶心理理论能力,再测试二阶心理理论能力。正式实验的程序见表3。
2.3.3对结果的处理对于一阶心理理论能力测试,如果被试在一阶错误信念上的回答是"薯片",在记忆测查2上的回答是"没见过",则为通过这一任务,计为1;其余情况均为不通过,计为0。对于二阶心理理论能力测试,如果被试在二阶错误信念问题上的回答是"薯片",在记忆测查3上的回答是"打开",在记忆测查4上的回答是"知道",记忆测查5上的回答是"没看到",则为通过这一任务,计为1;其余情况均为不通过,计为0。
2.4统计分别将被试在一阶心理理论能力测试和二阶心理理论能力测试上的结果与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各测试任务的总分(对于单个被试来说即其在每个任务上8个测试故事的得分之和)做相关和回归分析,在Spass12.0中完成。
3.结果3.1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水平3.1.1对需要使用情绪表达规则的情境的认知发展趋势的分析将被试在这一任务上的成绩进行3(年龄)×2(交往对象的身份)×2(需掩藏情绪的性质)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见表4。
不论是在哪种情境中,被试对需要使用情绪表达规则的情境的认知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年龄)×2(交往对象的身份)×2(需掩藏情绪的性质)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年龄主效应显着,F(2,93)=343,p<0.001;(2)交往对象身份的主效应也显着,F(1,93)=8.236,p<0.01,由图3-1可以看到,与同伴交往情境中的成绩显着优于与长辈交往情境中的成绩;年龄与交往对象身份的交互作用不显着,F(2,93)=567,p>0.05;(3)需掩藏情绪性质的主效应不显着,F(1,93)=2.077,p>0.05;年龄与需掩藏情绪性质的交互作用不显着,F(2,93)=2.519,p>0.05。
3.1.2对表情伪装认知发展趋势的分析将被试在这一任务上的成绩进行3(年龄)×2(交往对象的身份)×2(需掩藏情绪的性质)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各情境中的成绩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1)年龄主效应显着,F(2,93)=26.743,p<0.001;(2)交往对象身份的主效应不显着,F(1,93)=1.5,p>0.05;交往对象的身份与年龄的交互作用显着,F(2,93)=6.179,p<0.01,4岁组和5岁组对长辈情境中的认知要好于对同伴情境中的认知,6岁组对同伴情境中的认知要好于对长辈情境中的认知;(3)情绪性质主效应显着,F(1,93)=5.068,p<0.05,对消极情绪情境中的认知要好于对积极情绪情境中的认知;年龄与情绪性质的交互作用不显着,F(2,93)=0.021,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