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孩子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各班利用每天幼儿的晨间活动,和幼儿沟通,引导幼儿进行对话:幼儿之间和师幼之间的对话,都有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如在"娃娃家"孩子们在给宝宝过生日;"诊所"里"医生"在给"病人"看病;"餐厅"里"厨师"在给"顾客"做饭、上菜;孩子们之间的交谈都能促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6)、成语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辅助的学习内容。讲成语故事不仅能发展幼儿口语,练习说话,而且能使幼儿懂得其中的道理,这对幼儿成长有很大帮助。各班教师要求做值日的幼儿每天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成语故事,幼儿相互说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日积月累,幼儿学会了近百个成语: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杀猪教子、三心二意、五颜六色、虎头蛇尾、等等,幼儿不仅学会了很多词语,还懂得了很多道理。这都是在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得到了发展。
(7)、把语言发展贯穿其他学科中。 幼儿语言发展不只是在语言课上,其他学科也不容忽视,同样可以发展幼儿语言。比如在数学课、绘画课、社会课、和科学课上,都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一致要求幼儿讲述要完整,不能讲半句话,把一件事、一道题描述清楚,久而久之,幼儿就养成了良好地语言习惯,对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在2011年12月我组对各班幼儿进行了第二次语言发展测评,通过期初和期中的两次测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我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会表达的幼儿减少了7.39%,不肯讲述的幼儿减少了3.65%,能使用确切的词语讲述的幼儿增加了9.61%,积极勇敢讲述的幼儿增加了14.61%,能正视观众有感情投入讲述的幼儿增加了12.28%。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可喜的进步。
3、2011年12月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上学期末我们对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做了阶段性总结,针对各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做了细致的小结,整理资料,总结经验,挖掘不足,吸取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为第二学期的课题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4、2012年3月-5月研究实施深入阶段
第二学期我们针对上学期研究的小结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在继续进行丰富词汇、看图讲述、仿编诗歌、绘本教学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看图编故事、编故事结尾等教学活动,改为两周进行一次教研,加强了教师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1)、采取有效指导方法,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首先要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大量时间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听觉欣赏活动,让幼儿倾听教师朗读文学作品(诗歌、散文、故事).在幼儿文学作品中,温和善良的小白兔、机智活泼的小松鼠、凶狠残暴的大灰狼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一句句美妙的词汇,深深地吸引着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因此,他们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听。在老师或幼儿讲完故事后,其他幼儿要进行评价,"你认为他讲得好听吗?为什么?"
其次,帮助幼儿习得最佳的语言模式 。在幼儿园的语言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语句"春风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醒了青蛙……""可爱的小白兔拿着五颜六色的气球欢蹦乱跳地在玩耍着……"等等。这些形象化的语言能够更清楚、更准确、更具体形象地表达人对各种事物、人物情境的思想、观点和印象,对于处在早期发展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形象化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魅力。我们惊讶地发现,他们从文学作品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我们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并提出能引导幼儿观察的问题,以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可由浅入深地让幼儿观察:"画上有什么?""他在干什么?"还可以提出故事以外的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启发幼儿思考"像什么?"、"他会怎么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是什么道理?"教幼儿学习分析、判断、推理的追究,说出依据的讲述和由表及里的讲述。教幼儿懂得故事的内在规律,知道故事是按照"人物、地点、事件、结果"的顺序来发展的,使幼儿获得有序思维经验。时常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独立思考,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求知心理,又能丰富幼儿的词汇,促进幼儿语言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开设语言区,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
第二学期各班曾设了"语言区","天天读句"一周换一次,各班及时更换内容;激发幼儿讲故事的兴趣,每个幼儿讲的故事教师都做认真记录,展示在活动区中,幼儿之间可以相互比较,家长也可以看见孩子的表现。
各班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认真做记录,完成较好。针对幼儿说话找不到合适词汇的情况,各班老师还采用了 "图片、文字阅读"、"游戏识字"、"角色表演"、"每天给幼儿讲一个好故事"等方法,来丰富他们的词汇和短句。通过日积月累的培养训练,幼儿的思维敏捷性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