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蒙台梭利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创办了"幼儿之家"。
1、加涅认为,学习是由加工、-预期--、执行控制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
2、维特罗克认为,学习生成包括四个成分: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3、布卢姆认为,根据教育目标把学习分为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技能学习三大领域。
1、 20世纪下半叶__认知心理学___的产生,动摇了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界的地位。
2、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行为主义和_精神分析心理学_的不满,在美国兴起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所谓的第三支势力。
3、顿悟产生的原因:一是刺激情境__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二是脑本身有一种组织的功能,能填补缺口。
4、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两股潜在的力量,一股是防卫____的力量,另一股是进取的力量。
5、"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的把它称为_建构主义____的学习理论"(Slavin,1994)。
二、名词解释
1、有意义学习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概念同化 :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同化
3、先行组织者 :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的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4、认知地图 :白鼠在学习方位迷宫图时,并非学习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认知地图",即"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movement)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5、潜伏学习 :托尔曼根据潜伏学习的实验,认为外来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产生学习。在此实验中,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他称之为潜伏学习。
6、替代性强化 :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自己也受到的强化
7、支架式教学 :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是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这就是支架式教学。
三、简答题
讲解式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奥苏贝尔强调讲解式教学。他认为这种教学有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要求师生之间有大量的相互作用。
二是要有大量利用例证。
三是教学是演绎的,从最一般的蕴含的概念最初呈现中引出特殊的概念。
四是有序列的。材料的呈现有一定步子,这些步子中首先是先行组织者
2、简述认知灵活性理论及随机通达教学。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分支,它采取的是一条中间路线。它反对传统教学机械地对知识作预先限定,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同时也反对极端建构主义只强调学习中的非结构的一方面,忽略概念的重要性。
另外,这个理论主张,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1、要区分两种不同的领域的知识的学习:
(1)结构良好的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s)。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这里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结构良好的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s)
(2)结构不良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s)。结构不良领域有两个特点:一是概念的复杂性;二是实例间的差异性。
而高级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的运用到具体情境中,涉及到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即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
2、知识获得三个阶段
3.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随机通达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信息意义的建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从而可以获得不同方面的理解。同时,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着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的差异性,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这种教学即随机通达教学。
四、论述题
1、试述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79等
2、试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及教学原则。85等
第四章 幼儿学习概述
一、填空题
1、婴儿学习的发展表现出三个不同层次:习惯化、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语言的掌握或概念的学习。
2、布鲁纳的三种表征系统是: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号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