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
3.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
4.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1.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
2.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
3.运动时能避免给他人造成危险。
4.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教育建议】
1.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必要的保护措施。如:
要把热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
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好幼儿;幼儿乘车、乘电梯时要有成人带领;不能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要遵守交通规则等。
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
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和电话,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可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运用游戏方式模拟练习。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
二、语言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有利于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一)听与说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3~4岁4~5岁5~6岁1.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
2.能听懂日常会话。
1.在群体中能有意识地听与自己有关的信息。
2. 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3. 少数民族幼儿能基本听懂普通话。1.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
2. 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3.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教育建议】
1.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给他读图书、讲故事等。
2.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
要认真听别人(包括幼儿)讲话,为幼儿做出表率。
要用幼儿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们交谈。
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们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3.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如: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3~4岁4~5岁5~6岁1.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能大方地与人打招呼。
2.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
3.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
1.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基本会说普通话的日常会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愿意学说普通话。
3.能基本完整的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
4.讲述比较连贯。1.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2.会说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会用普通话进行日常简单会话。
3.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4.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
【教育建议】
1 .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如:
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如,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