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同伴交往及培养策略(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7年07月25日 17:59:00 

  C.联合,目的是加入他人的游戏。二级策略具体分为c1:附和他人的提议、说法。如幼儿A看着自己拼的高桥说:“太矮了。”一旁的幼儿B“等下,这桥还没搞好”;c2:做一样的事。如,幼儿B走过去拿起积木和幼儿A一起搭建。在这里幼儿B的目的是为了加入A的游戏,而不是去帮助A,因此该行为计入做同样的事,而不是助人策略。

  D.攻击,目的是控制他人或达成自己的意愿。二级策略具体分为d1:言语攻击,如幼儿A冲着B说“你这个讨厌鬼”;d2:身体攻击,如幼儿A从幼儿B旁边走过不小心碰倒了他的积木,幼儿B站起来打了A一下,在这里,幼儿A的行为不是主观故意,因此幼儿B的行为计入攻击策略中的身体攻击,而不是应对攻击策略中的攻击策略d3:威胁,如“你不给我我就告诉老师”;d4:破坏他人正在进行的游戏。如幼儿A正在搭建中,幼儿B过来抢走A的积木。d5:破坏他人的游戏成果。如幼儿A将推倒幼儿B已经搭建完成的高塔,积木倒塌,幼儿A笑着跑开了。 :d6:抢夺他人的玩具,如幼儿A正在搭建“房子”,幼儿B将某块积木一把抢了过去。

  E.应对攻击,目的是终止他人对自己的侵犯。二级策略具体分为e1:回避,如幼儿A想抢走幼儿B手中的积木,幼儿B紧紧护住积木,或将其藏在身后;e2:顺从、妥协,如幼儿A将幼儿B的积木推倒之后,幼儿B抬头看了看,低下头将散落的积木捡起重新开始搭建;e3求助第三者,在幼儿A抢夺幼儿B的积木之后,幼儿B跑去找教师求助。e4:言语抗议,如幼儿B对企图破坏积木的幼儿A说:“干嘛!你别弄我们的。”e5:攻击,如幼儿A故意推倒B的积木后,幼儿B站起来推了A一把。

  F.助人,目的是帮助他人克服某些困难。如,幼儿A说:“这个好像立不好。”幼儿B在旁边看见后说:“给我试试好不好?”

  G.物质交换,目的是换取他人所拥有的物品。如,幼儿A将手里的正方形积木递给B说:“我给你这个你给我圆形的好吗?”幼儿B接过积木并给了A一块圆形积木。

  H.言语协商,目的是希望他人配合自己的行为。二级策略具体分为h1:请求,如“你能帮我递一下那块积木吗?”;h2:命令,如幼儿A对幼儿B说:“你快点去找积木啦。”

  I.提供物质,指在对方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把物质送到他人的身边。如,幼儿A正在搭建房子,一旁的有人B看见了,去找A可能需要用到的积木放在幼儿A的身边。

  J.拒绝,目的是拒绝他人的要求。二级策略具体分为j1:言语拒绝,如幼儿A对幼儿B说:“我们来搭天桥好不好?”B:“不要,天桥不好玩。”j2:忽视,如幼儿A正在用搭建出来的“烧烤摊”玩买卖烧烤的角色游戏。幼儿B说:“我用一块积木买你的烧烤。”幼儿A不予理睬,继续吆喝“卖烧烤啦~”幼儿B只好说:“哎呀,我把钱放在这了。”

  3.研究过程

  经过观察和统计,统计出建构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使用频率百分比。详情见下表。

  建构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使用频率百分比

  交往策略策略小类百分比百分比

  A.主动邀请a1.有明确的指向对象8.9%28.2%

  a2.无明确的指向对象4.3%

  a3.物质诱惑0.8%

  a4.展示吸引14.2%

  B.合作b1.合作,无交换条件1.6%3.2%

  b2.合作,有交换条件1.6%

  C.联合c1.附和他人4.3%6.9%

  c2.做一样的事2.6%

  D.攻击d1.言语攻击0.8%10.1%

  d2.身体攻击1.6%

  d3.威胁0.8%

  d4.破坏他人正在进行2.6%

  d5.破坏他人游戏成果0.8%

  d6.抢他人的玩具3.5%

  E.应对攻击e1.回避0.8%10.3%

  e2.顺从0.8%

  e3.求助第三者6.2%

  e4.言语抗议1.6%

  e5.攻击0.8%

  F.助人f1.助人5.3%5.3%

  G.物质交换g1.物质交换0.8%0.8%

  H.言语协商h1.请求6.2%16.9%

  h2.命令10.7%

  I.提供物质i1提供物质4.3%4.3%

  J.拒绝j1.言语拒绝9.7%14.0%

  j2.忽视4.3%

  合计

  100%100%

  由上表得知,在 10 大类交往策略里,使用最多的是主动邀请策略,接着依次为言语协商、拒绝、应对攻击和攻击,同伴交往中出现频率最低的交往策略分别是物质交换和合作,仅占到总数的 0.8%和 3.2%。

  在 25 小类交往策略中,展示吸引是幼儿使用率最高的策略,占总数的 14.2%,命令交往策略使用的频率较展示吸引低了三点五个百分点。接着依次为言语拒绝、有明确对象的主动邀请、求助、请求、助人。这些策略使用的频率在 9.7%-5%之间,其余的16类交往策略的使用频率都低于5%。

  从总体来看,幼儿在交往中较多地使用展示吸引、言语协商和有明确对象的主动邀请策略来达成自己和他人交往的意愿或吸引同伴注意的目的,用命令、言语拒绝的策略来达成自己想要控制他人、让他人顺从自己意愿或者拒绝对方要求的目的。

  • 同伴交往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