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研究(4)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06月04日 14:05:58

  2、教师采用"以儿童教育儿童"的方法,利用其他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进行示范,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往,让小仪建立羞耻心和荣辱心。

  第四天;留恋往返案例:"你还画啊,不回家啦?"  16:30,放学了。可是小仪还跑去阅读区,一会儿又跑到教师身边。教师带她去穿衣后正要帮她戴围巾,她又小声哭了起来,说不愿意戴围巾。 这时她家人还没来,她便又跑回活动室,对刚才和她一起画手指点画的幼儿说:"你还画啊,不回家啦?"接着又跑去娃娃家,好象在观察什么。教师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是娃娃家。"这时爷爷来接她了,她呜咽着被带走。

  评析:小仪离园时不停地在室内走动,好像要把所有好的东西都记在脑海里带回家。显然,对于这个集体,小仪已经有了初步的依恋感,她在离去时会有隐隐的不舍,所以两次走到门口又折了回来。

  从小仪的眼神和话语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她想去娃娃家玩。其实早在入园第一天,她就特别关注娃娃家内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了该区域的游戏规则。她为什么会开始渴望进入娃娃家呢?原因是纷繁而复杂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她的情感需要使她想参与这个游戏。新生入园,刚离开亲人的怀抱、温馨的家庭,情感依恋的对象转移到老师身上,而娃娃家是幼儿园里唯一一个有家庭氛围的区域,而且环境布置得极为温馨。

  对策:1、注意个别差异,加强细化教育。要研究幼儿是否适应幼儿园生活,就要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适应能力,这当然起源于观察,它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的关键。四岁幼儿的行为大多是真情流露,没有虚掩,这正是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好时机,观察了解细致有利于对幼儿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找到正确的方法促进其个性的良好发展,促进其适应能力的提高。当小仪在离园时向娃娃家内张望时,教师随即给予鼓励,而非对她说:"你该回家了,你别再去那儿玩了!"2、加强家园联系。小仪哭着被带走后,教师觉得奇怪。第二天与其家长面谈时才了解到,原来小仪怕坐三轮车,前两天离园时显得非常不安,甚至哭泣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此加强家园联系,教师才能更好地针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排除一切不利因素,这对幼儿适应在园生活是十分有利的。

  第二周:寻求与同伴的交往案例:上午自选区域活动时,她选择去美工区手指点画。画好后她自己去洗了手,然后跑去了娃娃家。她拿起电话听筒对一旁的青青说:"电话响了!"青青接过听筒听了一下又递给她,说:"是你爸爸。"说完青青走开,她就又接过听筒挂上了电话。她在娃娃家转了一周,说:"娃娃家真好看!"后来她又拿来一个薯片罐往娃娃嘴里倒,边说:"吃薯片,宝宝。"接着她又去用手拨弄小床两边的帐子。后又来到厨房拿了一叠碗到水池边,对另一个幼儿说:"把碗刷一下。"放下碗后又从桌上拿了一把刀,问:"水果呢?"她找来半个苹果,用刀切了起来,切好后给娃娃吃了。她又抱起娃娃,揉它的手,后又放下,对着镜子自言自语起来。接着又跑到床边摇着娃娃入睡,一会儿又抱起娃娃,说:"宝宝睡醒了。"这时候,其他幼儿都在各自忙自己的,没有人理会她,所以她就抱着娃娃跑出娃娃家,在活动室内穿梭。教师叫住她,说:"哦,你的宝宝她睡醒啦?刚睡醒最好不要抱到外面来哦,她会感冒的。"这时,收玩具的音乐响起,她把娃娃送回小床上,并帮它盖上了被子。

  评析:小仪已经开始在娃娃家的游戏情景中,寻求与同伴的交往。但是幼儿五六岁之前,比较自我中心,缺乏必要的专心和合作技巧,但却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游戏。另外加上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还只是以独立或平行游戏为主,幼儿之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联合游戏较少。即使游戏中彼此有一定的联系,说笑、互借玩具,这也只是偶然的,没有组织的,只是幼儿游戏中社会交往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我们看到小仪尝试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分享玩具,但是并没有共同的目的,明确的分工,还只是各玩各的,幼儿之间的交流很少。

  此外,小仪入园来已经从只寻求与教师的接触向也与同伴接触转变。她越来越多地观察同伴的行为表现,并尝试融入同伴的游戏中去。同伴给予了她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也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影响她的行为发展,即同伴是范型。儿童还没有足够评定自己行为的能力,于是就常常把同伴的行为作为衡量自己的尺码。所以小仪在同伴的影响下,自觉地把娃娃送回小床上,而且替他盖上了被子。促使她收拾娃娃家玩具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她对这个区域本身有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在支配她主动去收拾玩具。

  对策:1、创设游戏情景,用游戏激发幼儿的情绪,帮助幼儿主动结交朋友。因为幼儿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交往是在游戏情景之中发生的,正是因为我园活动室有了娃娃家这一区域,小仪才能在这个区域内最先开始寻求与同伴的交往。

  2、利用小群体活动或游戏的形式,给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学习与人沟通与合作的初步技巧。布鲁纳和其他人的研究指出:"当儿童在3或4个人的小组中,无论有没有成人的情况下,谈话最容易出现。在周围情景中出现了某些有趣的事的时候,儿童最有可能加入到谈话中去"。并且由于幼儿常常说话语句不连贯,在过大的集体中,不仅胆小的幼儿不敢说,爱说的幼儿也很难有耐心听别人讲下去,而常常互相打断对方。因此利用小群体活动或游戏的形式可以给幼儿提供交好的交流机会。通过交流,幼儿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权利,从而克服自我中心,促进幼儿的游戏向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发展,以利于他们的健康的成长。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