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工作“落地”(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1月24日 13:27:34 

奋斗、朝此努力的风向标。

  有热忱--这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前提,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工作的信念。教研组长的工作任务繁重,热忱能使她们自己从任务中感受到成功;她们的热忱还能感染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也能有知难而上的勇气。

  能创意——教研组长的创意不仅仅局限于对每一次教研活动的设计。从更高层次上说,它应该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意。100个人就有100个特点,100个人就有100种想法,教研组长如何通过合理的选择、优化的组合,将每一名教师的能力最大化,这才是她真正意义上的创意所在。当然,创意并非天生,无数次的实践经验会给人孕育创意的土壤,无数次的细微的创意会孕育出一个“经典”的创意,使工作出彩。

  会判断——作为一名“小团队”的管理者,教研组长对每一名的教师能力、对每一次活动的组织效果、对每一次教研目标定向等等的判断,都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影响着教研组的教学活动和发展。

  我园大班组教研组长KK老师就是这样一名有热忱、能创意、会判断的教研组长。请这样一位年轻活泼的教师来领导7个班级、14名老师(年级组与教研组一体化是我园减少管理层次的一种考虑),承担大班教研组长的责任,曾一度引起一些老师的质疑。就连园长也曾有过顾虑:虽然她实践经验足,但她是否善于思考,善于团结大家,总之,是不是领导大班团队的最佳人选呢?事实证明,KK身上的热忱感染了大家;创意吸引了大家;判断说服了大家。2004年9月,在班组成立不久时,大班组就接到了浦东新区《做中学》课题组的开课任务,KK一路带领大家和园长一起解读《做中学》课程的目标和理念;阐述她对教学方案的设想;充分听取组内有经验教师的观点和意见;带领新老师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反复的讨论中,产生了自己对活动内容与定位的判断;活动成功展示之后又对自己的经验加以提炼并与大家分享。在这次活动后,组内每一名教师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都学到了适合自己的理论或实践知识,可以说,在轻轻松松中收获了“领悟”。与此同时,教研组长KK开始被大家认可和喜爱。她自己呢,也在与大家的思想撞击下更会思考了。

  四、把握管理者的引领作用与责任

  今天,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为教师的成长创设了很好的条件,也是每所幼儿园发展的大好契机。然而,条件只是外在的东西,它决不能替代每个教师的自身发展,更不能替代幼儿园发展与竞争的实力。作为一个园长,我认识到“教育管理的魅力不在于指令与权威,而在于引领教师主动研究和实践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意识和行为”“学校的教研工作成就如何,园长是第一责任人。”为此,我在教研活动管理中主要做好三件事:

  1、对教研组和教研组长,不只是追求她们正确的做事,更注重她们做正确的事。即衡量她们是否善于用审视的眼光来判断、选择和决策,明确教研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的把握方向性目标,实现教学活动的较为理性的效果、效益与效率。

  2、要求教研组长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知识链”效应,聚焦幼儿,聚焦教学实际,引导教师分析案例、锤炼观点、解读理念,建构知识,用教师的群体实践智慧去解决教师在实践中产生的困惑,用教育科学来探索儿童发展规律,用和教学艺术来处理各种教学问题。

  3、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引导教研组长尊重教师独特的认识、发现与风格,通过园部提供的管理机制、模式、方法、内容予以强化,形成教研组和教师自身独特的教改特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