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工作“落地”(5)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1月24日 13:27:34 

园内着装、参与幼儿园环境设计……,审美体验重在提升教师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

  3.跟进实施

  教研、科研与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让教学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得以推广与实施。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积累,把东方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改革成果整理成书籍出版;收集经典案例供教师参考学习;开设幼儿园网站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与幼儿园教改动态。

  我们告知教师:“东方”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是一种“联合承包方式”,它意味着有人与你一起做,而并非有人监视你做,互动与真诚才能共同达到“健康、幸福、高效”的生活与工作状态。只有每个个体都融入成长转型之中,才能进一步促进了整个集体的升华。

  (二)营造创新精神的氛围

  我们坚持创新是发现创造价值的新方法。东方幼儿园通过教研的组织形式积极为教工搭建群体实践与个体发展的舞台,让每个教师在教改中 “主动出击”既互助合作又个性发展。只有让教师超越自我,改变狭隘的思维方式,才能产生新观念,生成新智慧。

  在学习与研究教育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去重视营造创新精神的氛围:

  1.优化——优化园内外环境,凝聚人心。优化范围包括有形的计划目标、规章制度,无形的舆论和风气。措施因人而异,主要是通过融洽的人际关系去影响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激发其努力实现教研组的目标。

  2.引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教师工作有很大的相关性。作为园长,理应为教师搭建成才、展才的舞台。以成就感、事业感来引领教师在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即运用内在的激励方式凝聚人心。

  3、激励——转换学校内部运行机制。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和精神、物质激励手段。即运用外在的激励方式聚合人心。如打破平衡主义、拉开分配距离、聘评分离等。

  4、补缺——以“学科群”概念建立教研组,以能者为师、能者多劳,互帮互助的方法,弥补教师的学科缺失,让全体教师分享学科知识与积累教学智慧。

  (三)弥补知识缺失的行动

  一所幼儿园,光有园长的亮点不行,还要善于开发和推动全园上下都有亮点,才能产生勃勃生机和活力。学前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家长、社会的新要求,每个幼儿的发展差异等,都需要教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付诸行动,这是需要教师大量的创造性劳动。舒尔曼(Shulman,1986)指出,教师怎样理解学科知识对教学十分重要,这一问题被以往的研究者忽视了,他把这样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称为“缺失范式”。

  我们根据每个教师的学科知识缺失状况与自我发展需求,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探究自身的学科缺失,逐步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育的指向性与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知识、能力、策略、创造等方面合格的研究型教师。我们提出了五方面的行动要求:

  实践性,教师的教学效能需要在具体实践操作中提高;

  针对性,教师要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优势与不足,自觉进行解剖、分析;

  反省性,教师要放大自我发展的范围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