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法:国际上十分成功和可学可用的幼儿教育体系(30)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1年10月10日 20:51:37

  总之,预备好的环境应也是具有文化素养的地方。它能1.充分发挥孩子的生命力。

  2.保护孩子,给他安全感。

  3.供给孩子自由活动的场所。

  4.美。

  5.有限制──主要目的是让孩子适应,而不是因为好奇而吸引他。

  6.有秩序,要随孩子成长的需要而有渐进地变化。所以要给孩子智能上的启发,环境中的设计和整备是第一步要您下番功夫的。

  方法论(二)──导师由于蒙特梭利教育法是以"儿童为中心",迥异于传统幼儿教育的以老师为中心。所以老师就不再是一个站在黑板前面大声呼叫,发号的权威角色了。他不会以"灌输"知识给孩子为教育目的,反而是居于"帮助儿童生命成长",设计、指导孩子自己学习的客观立场。

  以启发和诱导为手段,而让孩子乐于自由、自动地去动脑筋,使智力和体能不断地增长。所以,蒙特梭利的"老师"在"实验儿童之家"称之为"导师"(在日本称之为"指导员"或"导员"。由于此书是针对母亲而写,所以此章中所述的导师都是由母亲在家里代替)。

  他必须懂得蒙特梭利的教育原理和教学方法我们说蒙氏是一个实践家,因为她会将理想化为方法而付诸实践;我们又说她是教育家、科学家,因为她用观察的方法,发现了《童年之秘》(意指童年成长的奥秘。这是蒙氏理论的名着),替孩子找出了教育的根据点。

  正因为蒙氏实践理想和方法的"教具",是根据对"儿童的发现"(意指蒙氏对儿童的发现,亦为名着)而设计的,导师假如不明白这个道理,便会一成不变地、机械式地指导儿童,反忽略了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因他们成长的法则和个别的差异,而造成不合理、无效果的干预行为,甚至对孩子造成伤害。

  此外,她也要熟悉蒙氏的教育方法。例如:家庭主妇想将一块猪肉切丝,假如她能细细地观察了它自然组织的纹路,懂得运用适当的刀法,就可以顺利而且漂亮地切出一条条肉丝;反之,如果拿起刀就乱切一阵,结果的不顺利与难吃是可想而知的!

  懂得原理和方法的导师,在指导儿童学习的"工作"时,会深知"它"其中的目的、程序与启、导之间的变化;她会懂得孩子内心的意识,和学习的能力与自然的限制;以及什么年龄,什么心态应该给他什么东西,而予以正确地指导,才会有效地帮助他们的身心能够正常发展,并提高其智能潜力。

  要懂得如何操作教具儿童借着教具获得智力与体能上的开发,而教具的介绍,必须靠导师适当地提示,所以导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人物。

  她不但能"简易"、"简洁"与"客观"地示范给孩子"教具"的使用方法;还要能随时了解孩子对此项教具的反应,以决定启发他继续操作或诱导他暂时停止。

  她还要虚心认真地观察面前"这个"孩子内心的需要和限制(尤其心智和体能的)。同时也能真正地懂得什么是"以孩子为中心"!例如:不用强迫式的语气命令他这样、那样地去做;会蹲下来与孩子说话,不采取高倨姿态;示范时能轻声细语,动作轻慢而利落等等;这些细微的地方,导师也都必须注意,才能让孩子明明白白地领受,高高兴兴地"工作"(学习)。

  导师的综合特质她要很有耐心地观察孩子,关心他们的需要,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她能根据观察所得,设计出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一个教材、教具和良好气氛的负责"准备人";孩子如何和环境接触,他能居中协调与引导;更是一个孩子学习"灵感"的"启发者",与转变"头脑"的"诱导人"。他要能保证这个环境,维持环境的完整,让孩子的每一次接触,都是完整的学习。这些特点,是幼教导师都应具备的素质。此外: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导师本人须时常保有谦虚的下台心态。有许多大人常存着些老气横秋的态度,比如说:自以为是。这在蒙氏教室里,是一个相当大的"障碍物",因为它遮蔽了导师对儿童的认识,容易导向武断与强行方法上的错误。所以在蒙氏教育里,"大人"也是受教的一环──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导师必须具有谦卑、仁爱之心,要能改变个人传统"唯我独尊"或孩子无知无识的不良旧观念;重新认识儿童是潜力无穷,前途远大的"未来才俊";并且要以儿童为师,才能当一个成功的新幼教导师。

上一篇: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