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论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模式(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2月04日 22:51:29

  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对于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别力,对于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都会提高幼儿听觉的敏锐性、选择性和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性。音乐的学习不仅是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还会引起全身官能的反应。伴随着律动、舞蹈、乐器进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动,要求幼儿的耳、眼、脑、四肢协调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敏锐感觉,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活性。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的特征,但音乐中最重要的乐音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高低与时值的长短、音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等等,对于培养幼儿的直觉、分析、想象、创造等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的欣赏和演奏可以训练儿童注意力。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习惯于跟随乐音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奏还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既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还要倾听其他的声部,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在欣赏中,既要聆听主旋律,又要注意其他的声部,倾听不同的音色、表情的变化等等,否则就无法完整地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四)幼儿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个性,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潜能

  幼儿哼唱或是拍击出一个旋律或节奏的片断,或者表演了什么动作,可能很幼稚,甚至不可能再重复,但这是可贵的创造性活动,是幼儿尝试对已经感知了的东西进行变化与重新组合。这些创造性活动没有对、错之分,也不会给幼儿造成挫折感;这个尝试的过程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性与个性,丰富自身经验,是教育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幼儿的影响,以及审美经验带给幼儿的感受、体验,而不应追求成品。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是音乐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

  (五)幼儿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形象性和感染性

  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因此,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形式及方法都较多地体现出形象性特点。形象是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手段。音乐作品内容和形式是有机统一的一种艺术美的样式,其内容总是通过由一定的色、声、形等物质材料所构成的外在的、感性的具体形式而表现出来的,总是可以凭着欣赏者的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因此幼儿音乐教育具有感染性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内容和音乐教材的(作品)的形象性

  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幼儿在感受音乐的活动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也不可能脱离其本身认知、思维发展的水平。因此,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形式及方法都较多地体现出形象性的特点。①

  (1)幼儿音乐教育内容和音乐作品的形象性。选择幼儿音乐教育内容和音乐教材,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要有其鲜明的音乐形象性,要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幼儿所熟悉的社会生活,通幼儿感知理解的具体感性事物,组成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音乐画面。如《金蛇狂舞》以明亮上扬的音调不断地呈现出欢乐、昂扬、奔放的情绪,打击乐器音响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速度逐渐加快,加之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烘托,使情绪逐层高涨,直至欢腾红火的顶点,生动地再现了民间喜庆时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洋溢出鲜明的民族性格特色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又如选择一些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模拟音乐声:风声、雨声、动物叫声等,通过节奏、力度、音色的变幻透出其生动的音乐形象性。这种声音形象作用于幼儿的听觉,使他们在感受的同时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