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实"面"的推广
刚开始时,姚桥中心幼儿园、张家村中心幼儿园、武原镇中心幼儿园由于指导力度不够,在生态式区域的构建中还处于起步阶段。虽设想好主题选择方向和重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和策略选择遇到了很多的难题,一直开展不起来。百里镇中心幼儿园"点"的顺利开展,为"面"推广做好了铺垫。因此我们在"面"的推广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组织参观,修订、完善预案。
2008年12月中旬,我们组织姚桥中心幼儿园、张家村中心幼儿园、武原镇中心幼儿园等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到百里镇中心幼儿园进行生态式区域活动创设参观学习。百里镇中心幼儿园的园长做生态式区域活动创设观点报告,个别班的教师对生态式区域活动创设进行说明和体会交流。到会的教师针对自己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如何创设生态式取区域活动进行了交流咨询。我们将一些优秀的内容汇编成册,发放到各类幼儿园中,以便有效学习。特别在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和区域活动的实施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各园的预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其次,迁移拓展,联片教研
在近几年的农村教育教研活动中我县一直推丛联片教研活动,我们幼儿教育也是如此。联片教研活动实现了教研重心下移,体现了城乡教学互助,为农村地区特别是以山地为主的农村地区教研活动的开展,探索一条新路。在对姚桥中心幼儿园、张家村中心幼儿园、武原镇中心幼儿园生态式区域活动的构建过程中,我们2008年召开联片教研活动2次,2009年1次,打破幼儿园的界限,集片中的优势资源进行迁移拓展,对生态式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攻关。重点是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研:
四、生态式区域活动材料的来源
途径一:在幼儿收集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能力
幼儿收集活动区材料主要是通过采集、参观等活动收集的。在幼儿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如:夏天带幼儿到小溪捡石头;秋天时在散步引导幼儿将落叶、树枝、野花、稻草带回来进行活动等。在孩子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互相合作的能力、认知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万物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途径二:在家长帮助收集的过程中获得家长的理解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资源,也是幼儿园收集区域材料的重要途径。通过家长收集的活动区材料主要是在活动区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的。如"好玩的稻草玩具"区角的开展中我们发动家长制作稻草玩具,家长通过自己的制作,制作了许多稻草玩具有草垫、草绳、草榔头等,孩子们看了既新奇,又为父母感到自豪,更激发了他们动手的欲望。当他们发现这些废物有这么大的教育作用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幼儿园真不简单啊!这些物品经济又实用,还环保!"我们在发动家长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坚强后盾。
途径三:在教师收集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通过教师收集活动区材料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及教师潜在的引导作用实现的。教师利用空余时间采集、制作活动区材料。如在"果宝宝"区角中通过教师收集了松果、麻栎果等一些野果。在编织区中采集棕榈叶等编织材料。大班老师带领孩子参观制笔企业、带回笔杆零配件、到当地镇政府机关收集各类本镇风貌的图片。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活动区的材料不断丰富,幼儿在丰富的材料、开放的环境中,有了更为广阔的创造天地。
途径四:通过社会收集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社会各界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是幼儿园开展乡土主题活动的重要途径。在小班开展的"美食一条街"区角活动中通过社会收集民间小吃运用到活动区当中。如在清明节时我们请会做青团的农妇教幼儿做青团,端午节到来时我们请他们教幼儿尝试包粽子,引导幼儿尝试家庭等角色游戏。百里镇政府得知我们在搞"制笔之乡"乡土主题教育后非常支持,他们派人送来了本镇围绕制笔所做的宣传图册、报导文章,孩子们有了这些资料后,对家乡的了解更直观、更深刻了。当我们在开展全县乡土主题区域活动展示时,镇政府派了专人为我们跟踪报导,并上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宣传,为我们的乡土主题教育在社会上扩大了影响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赏。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收集的丰富的、生活的乡土素材有效促进了我们乡土区域活动有效开展。
五、生态式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
①环境创设:分园内和园外。
园外完成指幼儿参观、实践以及家长参与等。每个主题活动进行前,我们都带孩子们实地参观,亲临体验,让孩子们对乡土环境先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如"有趣的稻草"主题时,我们先带幼儿到秋收的田野观察成熟的农作物,农民伯伯的收割。幼儿观察农民收割沉甸甸的水稻,感受到劳动的辛苦,看到脱落稻穗后的稻草捆成一个个后矗立在稻田中,俨然似一个个的稻草人,一系列的发现使幼儿对稻草有了比较完整、直观的了解,为环境创设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