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操作性学习与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关系
⑴ 操作性学习中幼儿的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基本形式。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在数学活动中如果只是让幼儿坐着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要求幼儿身子坐直,时间稍长,幼儿的注意就不容易集中,而且也不容易稳定。如果让幼儿亲自动手参与操作,直接接触实物,把数学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幼儿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而且也较稳定,幼儿注意的持久性也会大大提高。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幼儿注意所保持的时间超过了幼儿不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中所持续的时间。因此,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应让幼儿动手操作来学习使幼儿的有意注意逐渐发生。
⑵ 操作性学习中幼儿的观察。
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感知活动,它贯穿于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是幼儿进行数学操作活动的前提条件。操作中的观察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幼儿在前期的活动中观察到的生活经验、他人的操作方式、教师的示范等,这些为幼儿新的操作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从而保证了操作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幼儿的操作活动必须要有观察的介入,操作活动中的观察包含了对操作材料的观察以及对同伴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的观察。这种观察的深入与否还会影响到幼儿的操作。例如,在分类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瓶盖,让幼儿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分类。幼儿接受这样的任务后,首先要对瓶盖进行观察,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并思索"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然后边观察边操作,完成分类的要求。如果幼儿对材料的观察不够仔细,他就不能做到多角度的分类。同时,幼儿在完成自己的操作后,还会观察周围幼儿的操作,看看其他幼儿的操作与自己有何不同,再引发自己新的分类方法。观察为幼儿的操作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而操作又需要幼儿不断地观察,操作活动对幼儿的观察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⑶操作性学习中幼儿的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根据幼儿活动的有无目的性,可以把记忆分成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两个方面,记忆的有意性是幼儿记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儿童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数学操作活动需要记忆的介入。数学操作活动并不是一种随意性操作活动,所有的数学操作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和操作要求。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将幼儿所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规则、操作要求和操作目标,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通过对操作规则的遵守和操作目标的实现,达到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幼儿对操作规则和操作要求的识记是在有意无意中进行的。教师在宣布操作规则时,幼儿为使操作活动能顺利开展,会积极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并在整个操作活动中有意识地回忆这些规则,进而指导自己的操作。幼儿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还表现出较明显的有意回忆,这种有意回忆实际上是由某一种玩具材料的操作
方式向另一种玩具材料的操作方式转换,或某一种学习内容的操作方式向另一种学习内容的操作方式进行迁移的基础。没有这种有意回忆,就不会有操作中的迁移。这是因为,许多数学操作活动中的操作规则、策略或方法都是先前操作经验的重现或迁移,这些相似的操作规则、操作要求也不断地引起幼儿的有意回忆或追忆。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操作任务,也需要幼儿不断地回忆或追忆过去曾经体验过的操作经验和操作策略,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操作任务。因此,操作性学习方式能促进幼儿有意记忆的形成。
⒁操作性学习中幼儿的想象。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幼儿操作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认知成分。在幼儿的数学操作活动中含有丰富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比如,在排序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用多项组合玩具排成一个有规则的漂亮的栏杆。幼儿根据这个要求,结合自己以前看到的栏杆的形象,能在头脑中再造或创造出一个新栏杆的形象,进而指导操作。观察中发现,想象力较弱的孩子,只能根据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再造想象,排出颜色一一相间的栏杆,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则能根据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创造想象,排出不同颜色、不同形式、不同规律的一层、二层甚至三层的栏杆。可以看出,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性学习能发展幼儿的丰富想像,帮助幼儿积极主动解决问题,从而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
⑸操作性学习中幼儿的言语。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幼儿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会有自我中心言语的表现。自我中心是指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在言语方面表现为讲话时不考虑自己在同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讲话,他们或自言自语或由于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在操作性学习中,由于语言的参与,使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①借助词幼儿可以把感知的事物及其属性标示出来,通过语词使感知到的东西成为了理解的。②借助词将相似的物体及其特征加以比较,易于找出辨别各种物体的差别。③借助词可分出事物的主要和次要特点。④借助词能概括地感知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易于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而且可以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认识同类的未知事物。在操作性学习中,幼儿可通过语言促进一一对应概念、守恒概念、集合概念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