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隔代家庭指祖父母(外)与孙辈组成的家庭。
4.残缺家庭指不完整的家庭;
5.联合家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兄弟姐妹各自组成家庭后依然共同生活,即有一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
P35我国家庭规模发展的趋势~小型化和核心化。
五、家庭关系含义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P38: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家庭的起点和基础,被称为家庭中的第一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
六、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分析P40
家庭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家庭关系具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
(一)来自家庭内部因素的影响
1.家庭规模结构及人员素质
家庭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家庭关系则越复杂。
家庭成员之间的生理、心理、道德、文化修养等自身因素也必定会影响到家庭关系。
2.家庭中的代际关系
不同代际的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年龄、身体差异等原因,导致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处理问题的方式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家庭中的代际层次越多,家庭关系则越复杂。
3.家庭传统和背景
家庭传统和背景对家庭关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作出良好的榜样。
(二)来自家庭外部因素的影响
1.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状况会影响人们的家庭关系,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人人经济独立,家长制就不易滋生。
2.法律和道德风俗
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对家庭关系起到约束和保障作用,道德风俗对家庭关系起到监督和导向作用。
3.宗教
宗教对家庭关系也有重大影响。不同宗教对家庭关系的相应规定对家庭的主要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产生了极大的约束力。
第四节 家庭的功能
概念: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P44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P47
1.社会生产力水平对家庭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2.社会法律和制度对家庭功能的发挥起到重要的作用。
3.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也会影响家庭功能。
第三章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含义: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 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双向的、互动的教育与影响过程。对学前儿童来说,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影响占据主要地位。
家庭教育的性质 P54 (注意与特点区分开)
指家庭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形式的根本属性。
1.是一种非正规教育:
2.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
3.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特点:P55(从内容、形式、因素三方面把握)
1.教育内容包罗万象
2.教育形式无固定模式;
3.教育因素复杂多样。
儿童社会化:指儿童形成适应现实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中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因素。家庭环境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家庭的精神环境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素养等方面。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家长要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第二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三方面:遗传、环境与教育。 父母的遗传素质是子女发展的物质前提。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P62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工作,发挥整体合力。
首先,要及时把学校每个阶段的教育工作重点向家长介绍,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其次,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表现情况,共同研究、制订出同步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第三、努力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长自身的修养。
2.要充分调动家长主动关心子女个方面发展的积级性,发扬家庭教育的优势。
3.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要加强可操作性,落实到处。
4.指导要面向全体家长。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中传播媒介的作用:现代人收看电视、使用电脑的时间不断地增加,电视、电脑已成为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发生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事件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再全球的范围内传播开来,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要实现家庭的终身教育目标,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家庭成员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二、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保持高涨的学习欲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