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造新的生活形态。
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没有以了解为基础的教育是盲目的低效的。
20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划的中心和一系列研究,会议和可行性的主题。
终身教育概念:指一个人的一生都处于教育的过程中。
八、学习型家庭的特征:1.家庭成员有终身学习的理念;2.有自主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3.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投入;4.能正确评价学习成果。
第四章 家长与子女 第一节 父母的职责
父母的作用
母爱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心理学、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婴幼儿时代是感受母爱最强烈的关键期,缺乏母爱对孩子而言是残酷的,母爱只能由母亲来实施,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父亲能给孩子稳定、安全的心理感觉,父亲是力量的象征,父亲主动参与家庭教育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和自信。
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第一个模防的对象
第二节 祖辈的职责
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可以分为隔代家庭、主干家庭、监护人家庭、留守家庭等。
隔代家庭是主干家庭的一种特殊形式,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孙辈组成的。
主干家庭是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监护人家庭指祖辈作为孙辈的监护人与孙辈居住在一起的家庭。
留守家庭是指孙辈的父母因故离开家乡只留下祖辈和孙辈的家庭。
祖辈家长的作用
祖辈家长是指比父母长一辈的家长,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作用主要体现为:
1.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在生活上帮助子女解决后顾之忧,满足孩子对亲情的渴望;
2.弥补年轻父母家庭教育经验方面的不足;
3.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将我国优秀的道德观念代代相传。
祖辈家长家庭教育的优势:
祖辈家长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充足的时间与孙辈进行互动接触,他们绝大多数退休在家,无社会工作,可以投入充足的时间,家庭教育机会多,在教育孩子的耐心上由于祖辈家长没有社会工作,往往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细致,对于家风建设也可以为子孙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祖辈家长的教育局限性:首先表现为祖辈家长的教育条件不平衡,有的祖辈家长与子女关系紧张,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和,家庭居住条件差,人员结构复杂,自身存在种种生活陋习,这些祖辈家长无法给孙辈以积极的教育,但又无法回避、无法重新选择;
其次,祖辈家长相对比较封闭,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能力比较弱,他们在对孩子个性培养上比较保守,相对缺乏对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参与、自主等意识的培养。
第四节 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指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以血缘关系和共同生活为基础的。
现代社会亲子关系必然会出现新的特点:
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流动性增加,亲子之间交流接触的机会降低;
二、子女的自主意识加强,他们追求亲子之间的平等对话,并且子女对服务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三、家庭结构小型化,亲子关系更趋直接、集中。
四、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P99
1.父母自身因素;
一般来说,热情、有爱心的父母易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专制、暴躁的父母不易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子女因素;
3.环境因素;
第五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概念与类别
在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中,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它规定学前儿童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向
家长教育观念概念 :主要指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的认识,它规定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行为。
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含义:指学前儿童家长对学前儿童的认识和看法。主要包括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权利和地位、儿童的特质和能力以及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
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这是为保护儿童而制订的一套全面的国际法律原则。公约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下面四条原则:
1.无歧视原则;
2.儿童利益优先原则;
3.保障儿童生存、生命和发展的原则;
4.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的原则。
《儿童权利公约》充分尊重了儿童自身权益,代表了当代儿童观的最高水平。中国式《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中国政府一向关心和重视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工作,致力于使儿童权益的保护法制化、规范化,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法律以及相应的法规,以使儿童的权益得到了充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