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是学前儿童家长基于对儿童发展的认识形成的对儿童教育养育的理解及家长角色与职能的看法,它直接支配着学前儿童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行为及方式方法,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学前儿童家长如何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首先,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家长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孩子在品德、智力、身体等方面的发展。
其次,要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素质发展的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其获得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
最后,家长应了解孩子作为正在成长的个体,支撑其躯体、协调其行为的是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家长应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启发引导儿童内在的教育需求,使儿童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主要指学前儿童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包括人才的标准、人才的价值等。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高期望和高期待对家庭子女教育的影响:高期望和高期待容易导致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不考虑儿童自己的需求,揠苗助长,压抑个性,损害儿童身心健康。在目前国内的升学制度和结业制度下,这种高期望和高期待容易导致家长对子女重智轻德、重智轻体,忽视心理素质培养的倾向,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期待,制约着一部分学前儿童家长对子女的整个教育历程。
"皮格玛莉翁效应(期望效应)"需要父母真诚的爱,耐心的爱,信任和合理的期望,始终相信孩子会达到希望的目标,尽管他经历失败,最重要的是安慰和指导。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因素(此章节需要通篇阅读p117)(重点章节)
第六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
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
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行为风格。
二、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类型的特点(参看P132)
1.民主权威望
民主权威型的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给予中等程度的关爱和中等程度的允许或限制,对孩子保持温和的态度,能合理接纳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亲子间采取开放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沟通。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爱护孩子,鼓励孩子。
2.绝对权威型
绝对权威型的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给予很少关爱且给予很少关爱且给予最大限制,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和尊崇。
3.娇惯溺爱型
娇惯溺爱型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很高,将感情、物质无限制给予孩子,对孩子给予较多的关系,迁就孩子,但很少进行限制。
4.忽视冷漠型
忽视冷漠型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给予很少的关爱并较少进行限制,具有放纵的意味。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对其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重点章节)
双亲教养方式与儿童个性(参见P136,能找出一一对应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等人研究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儿童个性的关系,发现母新的教养方式是娇宠型的,其孩子的个性表现为任性、幼稚、神经质、温和等性格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等人研究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儿童个性的关系,发现母亲的才知道教教养方式是漠不关心的,其孩子的个性则表现为攻击、情绪不安、冷酷、自立等性格特征。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
孩子性格中对父母的教养方式的影响最突出的一个方面是孩子的自我态度-自信或自卑。自卑的孩子不能肯定和赞扬自己,却要父母和他人看重和肯定,这便造成心理上的误区。
孩子本身特点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P146(四个要点)
第七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概念:是指在一定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相应知识解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使子女健康发展的机智、策略、技能和技巧。
了解儿童需求的能力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P154
了解儿童需求的能力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在日常生活中了解;
2)在游戏活动中了解;
3)在劳动活动中了解;
4)在学校活动中了解;
三、投射测验法的含义 P158
是学前儿童家长讲故事时,讲了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后,让孩子接着讲故事结局的一种方法,又称故事续讲法。
移情测验法的含义 P158
是学前儿童家长设计能够引起孩子移情的情景来测量孩子对他人情感的各种体验方法。
评价幼儿的社会行为水平----可用自然测验法、情景测验法、等级评定法来进行
情景测验法的含义P159
是学前儿童家长在预先设计好的情景中所要评价的孩子的某种行为加以诱导,并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的一种方法。
四、如何提高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 P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