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意义: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2、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有一天,一个小女孩询问母亲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她的母亲回答说:"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然后女孩接着问:"那妈妈是从哪出来的啊?"妈妈继续回答说:"是妈妈的妈妈把我给生下来的。"女孩若有所思,她又问:"那最早的那个妈妈是怎么来的呢。"突然女孩恍然大悟说:"我知道了,是从石头里出来的,孙悟空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分析:试用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分析以上案例。 答:(1)从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到,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合理地形成对问题的假设和推理。
(2)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第二章 知识学习与学习迁移
第一节 知识学习
1、知识学习的定义: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2、判断、选择,追求符号的意义是知识学习区别于技能学习的根本标志。
3、知识学习能否得以实现,既受到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到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4、奥苏贝尔把有意义学习分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种类型。
5、概念学习的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
第二节 知识学习过程
1、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这一过程一般分为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
2、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直观方式。
3、实物直观主要有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
4、模像直观主要有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
5、促进知识概括的策略有哪些?
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6、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系统。
7、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8、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9、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10、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11、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主要有:(1)复习时机要得当(2)复习方法要合理(3)复习次数要适宜 第三节 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
1、知识应用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作业和解决相关问题,这个过程是把理性知识具体化的过程。选择、判断
2、知识应用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
3、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获得的知识
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与新知识、技能之间所产生的影响。
4、学习迁移的作用主要有:(1)学习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迁移的实质与规律的揭示,可以丰富学习理论,完善学习理论。(2)学习迁移机制是知识、技能向能力转化的心理机制,它是检验教育目的的重要指标。(3)学习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 5、促进学习迁移和条件有:(1)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学习定势(4)认知结构 重点记忆
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学习迁移规律?
答:(1)提出明确教学目标
(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5)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习题
一、选择题
1、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 ) 概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