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开始物理还能考个七八十分,物理老师也表扬了我,但到后面开始有了一些较繁的算式,我又不想学了。其实我是会的,但太繁,一不高兴又放弃了。对于副科我一开始就没打算认真学,觉得学了又没有用,对未来找工作不起多大作用,中考又不算分,所以我放弃了。我不知(现在开始认真学)能不能赶上,要是能赶上我一定认真学,要是不能赶上,我也无能为力。
分析:作为教师你如何培养这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答:(1)促使学生"想学"。①树立远大志向,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②制订合理的、具体的学习目标③扫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促使学生乐学。对中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在许多情况下,教学方法失当是学生厌学、丧失学习热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学生爱学、乐学,我们应从下面几方面做工作:第一,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要改进教学方法,协调师生关系。第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第三,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
(3)促使学生会学。有些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跟不上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何听讲?怎样记笔记?怎样读书?等等。在培养学生掌握具体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论述题
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请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
答:适当的奖励应该和必要的惩罚相结合,原因如下: (1)惩罚传递不该怎么做的信息,奖励传递该怎么做的信息。 (2)必要的惩罚是需要的。学习者有纪律的活动,必要的约束与惩罚是为了维持秩序。惩罚不应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求知欲。
(3)奖与罚就及时、公正,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对该表扬的行为不及时进行表扬等于是批评这种行为;对做错的同学不进行批评等于是表扬了这种行为;师生关系紧张时的批评,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双方关系的对立;失去公正性的表扬与批评不起作用;过于频繁地表扬某一个人会造成其在
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1)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头脑中的主观映象和外化的行为方式。(2)品德与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是对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它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而品德的内容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局部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道德要求的部分反映。(3)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个人的需要。
3、品德与道德的联系→(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2)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
第二节 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1、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有:(1)遗传素质的影响(2)现实环境的形成(3)个体自身的影响 2、怎样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答:(1)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2)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3)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4)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第三节 学生品行不良的矫正
1、学生的品行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要求或犯有较为严重的道德过错。他们最初的表现是一般的过错行为,如不遵守纪律、小偷小摸、好打架、考试作弊、损坏公物等。 2、学生常见品行不良的表现有:(1)攻击(2)逃学(3)迷恋网络游戏(4)赌博
3、品德不良学生矫正的心理学策略有:(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与对立情绪(2)善于发现学生优点,保护与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4)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习题
一、选择题
1、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基础是()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包
括道德观念(即道德表象)、道德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等内容。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产生的前提。) 2、班杜拉认为在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观察学习 二、填空题
1、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有:遗传素质、现实环境、个体自身。
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对个体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 三、判断题
1、品德属于个体现象,而道德属于社会现象。( ) 2、中学生爱着装打扮也属于品德不良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简答题
1、不良品德的转化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答: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2、简述学生常见品行不良的表现。 答:(1)攻击:是个体故意对他人、群体或事物作出侵犯、争夺或破坏的伤害性行为反应。它与一般攻击行为相比,具有三个特征:有意性、重复发生性与欺负者和被欺负者之间力量的不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