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差异类型:智力发展的差异性、性格差异、性别差异、学习类型差异
◆差异形成原因:遗传和环境
◆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资源利用模式、补偿模式、治疗模式、个别化教育方案、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
◆学前教育阶段应如何实施适宜性教学
幼儿园:平衡协调发展多种智能;进行个别化的学习;社区化的学习;自由探索,完整记录;有多元化思维和多元角色扮演的专业师资;家长和教师良好互动
教师:
教学方式--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幼儿给予综合的、全面的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让有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评价方式--从多种领域评价幼儿的发展;展示儿童的优势;评价凸显激励作用,珍视和鼓励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9、掌握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初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得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
◆谈话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寻访"被调查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对某个人、某件事情、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
◆作品分析法--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0、了解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如发育迟缓、肥胖、自闭倾向等
◆发育迟缓:
表现:体格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心理发展落后
影响因素:不良饮食习惯或饮食不均衡导致的营养不足;疾病;家族性爱小和体制性生长发育迟缓;精神因素;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甲亢、垂体性侏儒等
预防:合理营养,均衡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调养,发挥生长潜力;改善生活环境,精神安慰;对先天性遗传等疾病进行特殊治疗
◆肥胖症
影响因素:进食过多,营养过剩;运动过少;遗传;心理因素
预防:避免婴儿哺乳过多,避免幼儿陷入多食、少动的怪圈
◆自闭症
表现:言语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行为异常、兴趣奇特;伴有感知障碍、癫痫发作
影响因素:先天生物学因素(孕期和围产期对胎儿造成的脑损伤),后天环境因素(因父母工作忙,导致生活环境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
预防与矫正: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多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刺激和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心理活动
二、学前教育原理
1、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作用,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的关系,能够运用教育原理分析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它反映了特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
◆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对象及其权利;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某些教育内容
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反作用:教育是社会政治关系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来作用于政治
◆教育与生产力(经济)的关系
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生产力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的改革;生产力发展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
教育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可能的劳动力变为现实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哦哦那个者素质,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别差异性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