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7)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19日 22:28:48 

  7)部分家长抱怨孩子作业很磨蹭,这样的情况下请家长在联系本上注明孩子每天写作业大约用了多少时间,第二天我在批改时会写批注。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回家先做容易的、喜欢的作业,再做较难的,然后是读的、背的。每项作业间可休息两三分钟。越是复习期间越是需要适当的休息,否则大脑会因为连续疲劳而迟钝,影响第二天上课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到了九点还没写完作业,那就是磨蹭了。家长可以不允许其再写下去,强制休息,在联系本上注明,交由我第二天处理。

  8)如果家长认为老师布置的某一项作业对自己的孩子来说确实属于不做也决不会错的,(家长一定要负责任,权衡好)可以在联系本上详细注明,让孩子不必做,省下时间来复习自己的薄弱科目。但孩子如果成绩较差则不可以这样。

  太任教育:家长如何把失望转化为期望

  教育是关于未来的事业。家庭教育最关注的是孩子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任何一个家长都在为自己的孩子绘制一幅美丽的蓝图,但令人遗憾的是,最终的结果却往往有天渊之别。

  虽然人和动物不同,人能够想象未来,但是这种超前预设的能力,并不一定能带来喜剧效果。有人预见自己能成仙成佛,就去炼丹服药,白白丢了性命;赌徒预见自己能大发横财,就把家财妻小都下了赌注,结果输了个精光。这样的悲剧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预定的目标本身就不对;二是达到预定目标采用的方法也不对。

  在家庭教育中同样也存在这两个问题。如果说预定目标是让孩子一生幸福快乐,这当然没有错,问题是什么叫幸福快乐?一些家长理解得并不对;家长使用的方法是千方百计帮助孩子达到预定目标,这当然也没有错,问题是用什么方法帮助?目前,不少家长在这方面的问题集中起来叫做"近视症"。

  一、"近视症"遮盖了期望

  家庭教育中的"近视症"至少有这样三种表现:

  只见眼前的享受,不顾今后的生存 有位家长曾经得意地向孩子宣布:"小子,老爸给你存的钱,你一辈子都花不完。"于是这位"幸运"小子开始过起了无忧无虑、吃喝玩乐的生活。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老爸突然破产,变得身无分文。这时再想教育这个孩子自食其力,学会生存,就成了老大难问题……

  这样糊涂的家长虽然是极少数,但是只关心孩子眼前的享受,不顾他今后是否有生存能力的家长却大有人在。已经上学的孩子,饭还是由家长喂,屁股由家长擦,牙膏要家长亲自挤在牙刷上。有的孩子上了中学、甚至大学,自己不会洗衣,不会做饭。有的研究生,因学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国外深造,可就是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妈妈没有条件陪读,自己就不敢去;有的则因为生活能力太低,半途被退了回来……

  一些家长片面地理解"幸福的童年",以为只要吃得好、喝得好,满足他们的物质享受就叫做幸福。自己省吃俭用,却经常带孩子去"麦当劳"大吃大喝,家长在一旁得意地欣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童年的各种欢乐都以现成的形式出现,那心灵的懒惰便油然而生。最可怕的是人不再有所追求。心灵的懒惰必然会产生思想的懒惰。"看来,这些家长给予的幸福童年,实际是潜伏着危险。

  这些家长的"近视症"就是忘记了任何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生存,才谈得到发展。

  只见眼前分数,不顾今后成人 有些家长热衷于单纯地抓分数,整天考虑的是考试怎样多拿分,以为这样就能有好学校上,将来有挣大钱的好职务干。他们没有想到实际结果并不是这样。

  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个"十名现象",即在小学考试前三名的学生,到了大学或工作岗位,很少有优秀者。反倒是那些十名左右的学生,出现了一些佼佼者。追求分数的结果不但把孩子追成"高分低能"的呆子,尤其是忽视了早期人格的培养,使他的人生缺少动力,找不到方向。

  • 家教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