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前人 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分离焦虑的研究多是以未入园的婴儿为研究对象,也有以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
以新入园幼儿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主要是幼儿园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措施以及教师个人采取策略的总结,而且很多都是理论性的。
第二,虽然也有采用观察法进行研究,但是观察的只是表面的,很少分离实际上采用的措施的有效性的程度,而且影响因素也是长期的,很少是直接的因素。
第三,很多缓解分离焦虑的文章都只是从某一方面,而很少是从教师、家长以及幼儿园三个角度一起来分析,并且关于有效性的措施的研究较为少见。
所以,本文将从以上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把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措施分为教师、家长和幼儿园三个维度,看看实际当中教师、家长和幼儿园采用什么具体措施来缓解幼儿园的分离焦虑。
三、研究设计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分离焦虑
对已有"分离焦虑"的分析--主要是与父母分离或与所爱和依恋的人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出一系列恐惧、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反应,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结合本人在以往实践中的观察及本研究开始时对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预观察,发现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这些恐惧、紧张、不安情绪是通过一些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的,为了便于本研究的进行,本文将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具体的言行进行细化的描述,分为以下几种:大声哭、独自游戏、抽泣、不正常早餐、
不正常午睡、依恋老师、依恋自带物、重复句子、不肯喝水、不正常午餐。
2.有效性
有效性,指完成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本文的有效性指的是采用缓解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措施能否达到缓解分离焦虑的效果,幼儿能否因为所采用的措施融入到集体当中。
四、研究思路
本论文先文献综述再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从分离焦虑、有效性的概念界定、分离焦虑的产生因素等方面入手,对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研究进行系统阐述,分析了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观察研究、缓解分离焦虑的措施的研究等等,把现有的降低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措施分成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三个维度,整理出现有的措施;接着利用观察法观察实际当中在幼儿园里幼儿分离焦虑的特点以及教师怎样来降低幼儿的分离焦虑以及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呈现什么样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缓解分离焦虑的措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等等;然后通过访谈法来了解家长幼儿在家里的基本情况和家长在与幼儿分离的时候幼儿出现哭闹等场面的一些做法,以及家长在家里是否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降低幼儿的分离焦虑;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法来剖析家长和老师是怎样一起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的,让大家可以清晰地理解哪些措施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
五、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方法的设计
① 观察程序的设计
选择的观察方式为时间抽样法。首先根据文献分析和已有的经验把分离焦虑分为大声哭、独自游戏、抽泣、不正常吃早餐、不正常午睡或不午睡、不肯喝水、不正常吃午餐、依恋老师、依恋自带物、重复句子、默坐等,记录幼儿在一天里发生的行为。从早上 7:30 幼儿入园开始至傍晚5:00 幼儿离园结束,除幼儿午睡睡熟后的时段外,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全程跟踪观察。
② 观察记录用纸的设计
观察分离焦虑行为纪录时间:
姓名大声哭独自游戏抽泣不正常进早餐不正常午睡依恋老师依恋自带物重复句子默坐不肯喝水不正常吃午餐
幼儿****
幼儿****
幼儿****
幼儿****
幼儿****
2)观察地点、观察时间及观察对象
观察地点:广州市白云区某示范性的幼儿园
观察时间:9月10日-11月2日,每周一到周五进行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选择一个小班作为观察对象,本班共23人,其中男孩14人,女孩9人,年龄在2岁11个月到3岁9个月之间,其中有2名男孩与2名女孩之前上过托班。
(二)访谈法
本研究中访谈法的运用主要是对观察到的一些行为和现象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并为幼儿分离焦虑个案法的具体描述分析收集资料。
1)对教师的访谈。主要是根据教师在幼儿入园之前在分离焦虑问题上与家长有哪些沟通、以往工作经验里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一些表现及持续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曾经采取过哪些措施以及效果如何等问题上与教师进行沟通,也要向老师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
2)对家长的访谈。主要是在对分离焦虑情况较严重的幼儿的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幼儿及其家庭的一些情况,了解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后采取的一些措施等等来解释幼儿的行为,并且了解实际过程中哪些措施才是有效的,为个案的分析收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