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的因素(4)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05日 18:24:59 

  区分记忆科目和理解科目的时候,人们经常陷入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无法自拔。我们常把英语等看做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数学、科学等是需要理解的科目。英语得背单词、语法,还要记句子形态,而数学和科学得理解原理。但我觉得,将科目分为记忆科目和理解科目本身就是件奇怪的事情。大家普遍认为需要死记硬背的英语和汉字不是只要记忆就可以了,还需要在背诵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原理。

  举例来说,“你学习”用英语说是“You study”,那“你学习吗?”和“你学习了吗?”用英语说,就变成了“Do you study?”和“Did you study?”没什么理由,说英语的人都这么说,所以你也要这么记。“你吃饭”是“You eat”,那“你吃饭吗?”和“你吃饭了吗?”就是“Do you eat?”和“Did you eat?”如果连这些都要死记硬背的话,那就麻烦了。

  但是如果对使用其他动词的句子也进行相同的变化,就可以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句子了。“你唱歌”是“You sing”,那“你唱歌吗?”和“你唱歌了吗?”就是“Do you sing?”和“Did you sing?”看完上面几个例子,很自然地就能理解语法,能够正确地使用其他动词了。所以,英语也属于需要理解原理的科目,在背诵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能理解其中的原理。

  学习母语也是一样的。刚开始学说话的孩子总会说错,但当他们突破了语言的瓶颈之后,会话能力就会快速提高。就是因为他们自己领会了其中的原理。成人也一样。并不是所有的话都说过了,才能正确地表达。话没都说过也能正确表达就是因为人们理解了怎么说才正确的原理。

  很多人都说数学和科学是必须理解原理的科目,因为学生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数学题答案和自然现象都背下来。但数学和科学的原理可不是一两个,而是成千上万个。而且原理这种东西只能在解释一部分现象的时候能说得通,很多情况下,原理也有缺陷,以后必然会出现新的原理。因为制定这种原理的人无法理解所有的现象,有时也不完全正确。

  即便是站在学习的立场上说已经理解原理了,也无法确定是否真的已经理解了。很多情况下,学生们只是记住了几个例子,就误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原理。我上数学课,学数学法则和原理的时候,经常通过适用该原则的实例来理解。可当我面临之前没见过的新例子的时候,我很难确定那个原理是否适用。

  许多的原理都有适用范围,有时原理也会被推翻。而且由于创制原理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所以有的时候甚至连知名学者也无法理解其他人创制的原理。

  相对论和量子论被称为“二十世纪物理学双璧”。其中,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的发现,而量子论是众多学者多年积累形成的理论。当时爱因斯坦对自己的相对论充满信心,认为别的学者提出的量子论是不正确的,不予接受。

  他以在相同条件下展开的实验能提供不同的结果为由批评量子论是不科学的。科学在相同的条件下必须给出相同的结果,相同的状况下出现不同的结果,这种理论从出发点上来说就是错误的爱因斯坦曾用“上帝不会掷骰子”这句话表达对量子论的强烈反感。到了晚年,爱因斯坦坦言自己的固执是不正确的。连如此伟大的学者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可见正确理解原理并不容易。

  :鼓励孩子尽情想象和表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原理和法则。数学和科学课上学到的原理或法则大部分都是经过论证的,但还有很多课程中的原理和法则是没有经过论证的,甚至有的时候会为了说明一种现象就创制一种原理。因此,我认为死记硬背和理解原理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无论是学什么,既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也不能只理解原理,这都是不正确的。重要的是要拥有跨越死记硬背和理解界限的自由想象力。

  • 早期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