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过程衔接语
1.以上对于教材和幼儿的分析都是为我活动过程的设计做铺垫的,因此接下来我将说说我的活动过程。
2.《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活动过程。
3.《纲要》中指出,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整合处理,以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我设计的活动过程如下。
(二)活动过程的基本环节活动过程
a.开始部分
b.基本部分
c.结束部分
(三)各领域活动过程的设计思路
【科学】
科学领域的活动过程一般如下:
(1)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及目标,从幼儿已有的经验或从提供给幼儿的探索材料或环境出发,提出问题或简短的指令,引起幼儿的好奇,激发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从多方面、使用多种方法去探索、感知、操作、发现和思考。
(3)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探索活动的情况,包括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幼儿的操作方法、他们的发现及产生的问题;幼儿的自言自语,同伴间的轻声细语;幼儿的情绪表现等。
(4)要求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
(5)教师以简短的话言概括、小结幼儿的发现,并再一次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幼儿在前次探索、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寻求答案或新的发现。
(6)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
(7)教师鼓励、启发幼儿大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方法,陈述自己的发现和问题,以及在活动中的感受。
(8)教师和幼儿一起作出小结和评价,包括对本次活动的知识点的小结,对幼儿学习过程及表现的评价。
最后,活动结束,教师可以将这次活动引向一日活动中的其他活动,也可延伸至其他领域的活动。
下面我们再就这三个部分具体谈谈集体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1、活动导入环节的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将幼儿导入到活动中。具体方法如下:
(1)通过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活动
这一方法适合于以操作、探索物质材料,获得科学发现为主的活动。教师可以直接让幼儿自由地探索这些材料,发现材料的特征,再进而引导他们深入地探索。如在“电动玩具”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自由地玩各种电动玩具,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然后教师再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
(2)通过简短的指令导入活动
在有的科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在操作前作简短的指令或提示。然后让幼儿自己操作。如“什么物体容易倒”的活动,教师首先提出了明确的问题,幼儿就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尝试和探索。
(3)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通过提出问题导入活动
有的活动是由教师和幼儿一起事先准备活动材料的,如教师可和幼儿一起回忆在外采集材料的过程以及各自获得的经验,从而自然地导入活动。有的可以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发幼儿对该内容的兴趣。
(4)通过演示现象导入活动
有的探索科学现象的活动,可以先由教师演示有趣的科学现象,特别是那些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不易发现其中奥妙的材料,教师的演示更为重要。如教师通过向幼儿演示一个奇妙的“变色魔术”,从而激起了幼儿亲自探索的愿望。一些科技小制作的活动,也可以从演示导入。教师先演示一个制作的成品,如小小的降落伞,幼儿观看了降落伞的降落以后,不仅会感到新奇、有趣,还会激起自己制作的愿望。
(5)通过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活动
利用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活动,可以把幼儿的兴趣都集中到将要学习和探索的事物中来。如有一个“小熊请客”的故事,讲的是小熊请客时由于不懂得各种动物朋友的食性,给小猴吃竹子,给小羊吃肉、给熊猫吃桃子……而闹出了笑话。教师可以先向幼儿介绍这个故事,再引入“动物吃什么”的活动。
总之,导入活动的方法很多,没有固定的“格式”。其目的是引起幼儿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注意,激发幼儿对有关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灵活地加以选择。
2、教师提问的设计
在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提出问题来引导幼儿探索。一般来说,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问题的答案应不是固定、唯一的。例如:
(1)“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你也来试试,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客观、真实、自由地表达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每个幼儿的回答都可以不一样。
(2)“它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幼儿对探索对象的特征的描述,以及对不同对象特征的比较。每个幼儿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比较对象,并且可以展开创造性的联想,因而是完全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