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的基本环节可以设计如下:
1.创作感知
2.激发创作欲望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4.评价和展示
美术活动示例——《树叶拼贴》
1.创作感知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叶的形状、颜色的异同,尽量利用多种感官,可以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然后请幼儿来说说他们手里的树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2.激发创作欲望
启发幼儿思考每种树叶与什么东西相像,如:白果树叶像扇子,又像小人的裙子,枫叶像金鱼的尾巴,柳叶像一叶小舟,等等。也可以由质地进行联想,有的树叶光滑细腻,有的黯淡粗糙,可以利用这种特性做成不同的东西。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培养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3.引导创作
让幼儿摆弄、感受各种树叶,在摆弄的过程中发现、思考与确定个人的主题,进而拼摆在纸上。
接着将拼摆好的图形粘贴好,再适当添加细节,使形象更生动逼真。如:画出蝴蝶的触须,小鸟的爪子等。还可以添画出周围的景物,如:画出水波、云朵。
4.评价和展示
请几个创造有新意的幼儿展示作品并讲讲自己的想法,其他幼儿进行评价。发展幼儿的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教案:
想一想,拼得好(树叶拼贴画)
[活动目的]
1、比较各种树叶的细微不同,提高视知觉的分辨力;
2、启发幼儿的绘画想象力,学习独立的构思;
3、打破幼儿对事物的习惯认识,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一起预先收集各种树叶。
2、糨糊、剪刀、笔、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叶的形状、颜色的异同,尽量利用多种感官。
2、启发幼儿思考每种树叶与什么东西相像,如:白果树叶像扇子,又像小人的裙子,枫叶像金鱼的尾巴,柳叶像一叶小舟,等等。也可以由质地进行联想,有的树叶光滑细腻,有的黯淡粗糙,可以利用这种特性做成不同的东西。讨论要充分,使幼儿产生想法。
3、让幼儿摆弄、感受各种树叶,在摆弄的过程中发现、思考与确定个人的主题,进而拼摆在纸上。
4、将拼摆好的图形粘贴好,再适当添加细节,使形象更生动逼真。如:画出蝴蝶的触须,小鸟的爪子等。还可以添画出周围的景物,如:画出水波、云朵。
5、结束时,请几个创造有新意的幼儿展示作品并讲讲自己的想法,其他幼儿评价。
【音乐】
一、层层深入的程序模式
这种模式的设计考虑的是:一开始就完整地欣赏作品,但不要求幼儿能够听出音乐中较细致的情趣,而是随着欣赏次数的不断增加及参与方法的不断改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深入地体验音乐中更细致的内容。如:大班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便可以通过看图欣赏、随乐动作、音乐游戏、打击乐器演奏等活动,达到不断深入欣赏的目的。
第一次欣赏:感知、理解音乐的情绪和ABA曲式结构。
1、教师讲述小鸭子和鸭妈妈赶路和看花的故事。
教师用故事引导幼儿初步听出音乐共有三段。第一、三段相同,情绪轻松、活泼,表示小鸭子跟随妈妈快快赶路的情景;第二段与第一、三段不同,比较舒展、优美,表示小鸭子看到许多美丽的花的情景。
2、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来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情绪性质和曲式结构。
A段:小鸭子跟着妈妈出去玩――随A段音乐做鸭子走路的动作。教师引导幼儿快快赶路,要跟着音乐的速度走。
B段:鸭妈妈带小鸭子看花。教师引导幼儿每一句做一次开花的动作,并能在每个乐句结束前将动作停止在一个自由的表现“花”的造型上。
再现A段:小鸭子看完花,和妈妈一起赶回家休息啦!
第二次欣赏:进一步感知音乐中较细致的部分。
(1)教师用增加故事细节的方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音乐中比较细致的部分。
A段:能听出A段音乐有三个乐句,第一、二句,小鸭子走路;第三句,小鸭子游泳过河。
教师指示语:“小鸭子和妈妈要去很远的地方看花,他们先走路,后来又游泳过河,听听音乐的什么地方是小鸭子走路?什么地方是小鸭子游泳?边听边用动作来告诉大家。”
B段:通过玩“给花儿照相”的游戏,感受B段乐句的起、至及过程。
B段音乐共四个乐句。每一乐句的前两小节,用手指在空中划一个大圆,表示看到一朵大花,教师指示
× ×│×-│ × ×│
语:“开 花 啦!”后两小节,摆出一种“花”的造型,教师指示语:“喀嚓!”(表示给美丽的“花”照相)。注意:幼儿在“喀嚓”处就要摆出“花”的造型,随后定格两小节共四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