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迁移作品经验。在帮助儿童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儿童迁移作品的经验。因为文学作品向儿童展示的是建立在儿童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让儿童感到既熟悉又新奇有趣。但是,仅仅让儿童的学习停留在理解这些间接经验的基础上还是不够的,还不能充分地将这些间接经验与儿童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
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条件,让儿童扩展自己的想象,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象。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仍然立足于原有已学的文学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在这一层次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儿童学习续编故事,也可以让儿童仿编诗歌,还可以让儿童围绕文学作品内容想像讲述。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培养:
(1)指导儿童艺术地再现文学作品。再现文学作品的方式有多种:复述、朗诵、表演、用音乐或美术手段再现其思想内涵和情感氛围等。
(2)指导儿童学习仿编文学作品。同再现相比,文学作品的仿编活动对儿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出了挑战。实际上,儿童仿编文学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再造或仿造的过程。儿童先感知理解作品中一句话或一段话的结构特点,然后凭借想象构思出新的内容,再借用原作品的结构,通过换一个词或换几个词,甚至换几个句子的方式完成仿编活动。通过文学作品仿编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儿童理解语言结构形式与语言内容的关系,即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通过同一种语言结构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儿童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进行词语的搭配组合,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儿童也从自己仿编的作品里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提高自信心,在练习用词造句、练句成段等组织语言能力的提高之余,也大大增加了语言学习的兴趣。
(3)指导儿童创编文学作品。在大量感知文学作品以及仿编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儿童进行文学创编活动。最初的文学创编活动往往需要图画及教师语言的帮助。教师可以请儿童根据故事开头所提供的线索,展开丰富的想像继续编构故事,从而编出一定的故事情节。在指导儿童创编文学作品时,教师既可以让儿童编出一句或一个段落,也可以视儿童的能力鼓励他们编出完整的文学作品。
参考教案:
故事《会动的房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新词“呼呼呼”“哗哗哗”“哒哒哒”;学会用语言正确描述出声响。
2、感受作品的诙谐美,体会大自然的美,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3、开动脑筋续编故事,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幻灯片《会动的房子》四幅。
2、水彩笔、蜡笔、画纸人手一份。
3、录有风声、海浪声、马蹄声的磁带。
4、幼儿对乌龟尤其是龟背的认知准备。
[活动过程]
1、以谈话问答的形式导入课题
导入语:小朋友们,你家的房子会动吗?你见过会动的房子吗?今天呀,老师要说一个会动的房子的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听呀?
2、基本部分
(1)播放伴奏音乐,教师生动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故事第一遍讲完后,教师提出描述性问题,帮助幼儿掌握故事大意。
提问:
故事叫什么名字?
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小松鼠把房子盖在了哪里?
小松鼠的房子先后到了哪些地方?
(2)教师通过幻灯片和录音,第二遍讲述故事,要求幼儿体验并模仿故事中出现的声音。教师通过提出思考性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题。
如:房子为什么会动?故事里的小松鼠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
(3)围绕着故事开展相关的语言活动——幼儿表演或讲述故事,在假设性提问的引导下迁移作品经验,进行大胆的艺术想象和创造。教师可这样提问引导幼儿续编故事:“小朋友想一想,会动的房子还会到哪儿去呢?”“小朋友们造房子的话,会把房子造哪里呢?”“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你的房子动起来呢?”等等,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大胆的续编或创编故事。
3、小结:教师进行幼儿表现评议和知识总结。
[活动延伸]
1、可安排区域活动:科学区——观察乌龟
语言角——续编或创编故事《会动的房子》
手工区——制作《会动的房子》
绘画角——“我心中会动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