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
2、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
3、注意废旧材料的安全卫生。
4、巧用废旧物品,
(三)、目标的设定
区域活动目标的设定,一方面是使教师能根据预定的要求有效地组织教育活动,保证幼儿向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教师要以“全人教育”为原则,满足幼儿认识、语言、情绪与兴趣的需求。
1、提高认识,增强目标意识。
2、提高设计教育目标的技能。
(四)、进行有效的指导
1、建立必要的规则
在进行区域活动时经常会出现幼儿随意丢放材料,或带着玩具到处走动,或大声讲话,女孩子们则喜欢将多种玩具混在一起玩……,因此活动区也需要规则的限制,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幼儿自律行为和责任感。
2、实施隐性的指导
首先教师细致的观察是关键,通过观察,教师能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身心水平的新发展,判断幼儿的发展与自己预想的步骤是否吻合?确定所设的目标是否适宜?每个幼儿需要因人而异地给予哪些及时和必要的帮助,预设的材料是否引起幼儿的兴趣?难易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添加辅助材料等等,通过观察获得了准确的信息后,便可以选择指导的行为,进行适度的指导。
适度的间接指导的行为有:
(1)、教师积极与材料互动发挥榜样的作用。
(2)、适时、适度的提问引导
(3)、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切磋与学习。
(4)、努力激发、维系幼儿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区域活动学习后的交流
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提供幼儿交流各自经验、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使之分享同伴的快乐。
第十一章 日常生活活动
一、填空题
1、生活活动是促进 ,形成 必不可少的手段。
2、幼儿园的劳动主要包括: 、为集体服务劳动、种植、饲养劳动;、 等。
3、幼儿园的节日活动是为庆祝纪念性节日、 和 而组织的活动。
4、自由活动是让幼儿 、自己选择玩具材料、 的活动。
5、保证充足的睡眠, ,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睡眠环节要完成的任务。
二、选择题
1.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进餐包括( )
A.吃饭、水果 B.吃点心、水果
C.喝水、吃饭 D.吃饭、点心、水果
2.良好的睡眠姿势应是( )
A.右侧卧或仰卧 B.侧卧
C.左侧卧或仰卧 D.仰卧
3.间隙活动的安排总的要遵循( )原则。
A.因材施教 B.动静交替
C.创造性 D.主体性
4.( )是阶段性劳动。
A.独立进餐 B.值日生劳动
C.种植 D.折叠衣服
5.下面家长参与的活动中,( )是亲子活动。
A.家长开放日 B.家长会
C.家长参观幼儿园 D.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运动会
三、判断题
1.自由活动的开展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幼儿逐渐适应和习惯自由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