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风度翩翩的形体姿态
形体姿态是以动作、表情等为媒介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形体姿态包括站姿、坐姿、行姿、手势、面部表情等。"行为心声",形体姿态美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合乎礼仪的形体姿态、风度翩翩的举手投足,展示的是我们内在的尊严、美德和魅力。珍爱自己的人格和名誉,希望展现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形象,我们就应该按照形体姿态的礼仪要求去做。作为一位幼儿教师,姿态应端正、大方、自然、规范。
一、站姿
站立是人们生活交往中的一种最基本的举止。
站姿是人静态的造型动作,优美、典雅的站姿是发展人的不同动态美的基础和起点。优美的站姿能显示个人的自信,衬托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并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正确的站姿要求:(1)头正。(2)肩平。(3)臂垂。(4)躯挺。(5)腿并。(6)身体重心主要支撑于脚掌、脚弓上。(7)从侧面看,头部肩部、上体与下肢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二、坐姿
坐姿文雅、端庄,不仅给人以沉着、稳重、冷静的感觉,而且也是展现自己气质与修养的重要形式。
正确的坐姿要求:(1)入座时要轻稳。(2)入座后上体自然挺直,挺胸,双膝自然并拢,双腿自然弯曲,双肩平整放松,双臂自然弯曲,双手自然放在双腿上或椅子、沙发扶手上,掌心向下。(3)头正、嘴角微闭,下颌微收,双目平视,面容平和自然。(4)坐在椅子上,应座满椅子的2/3,脊背轻靠椅背。(5)离座时,要自然稳当。
三、走姿
走姿是人体所呈现出的一种动态,是站姿的延续。走姿是展现人的动态美的重要形式。走路是"有目共睹"的肢体语言。
正确的走姿要求:(1)头正。(2)肩平。(3)躯挺。(4)步位直。(5)步幅适度。
(6)步速平稳。
四、表情
美好得当的表情是我们优雅风度的组成部分。目光与笑容是构成表情的主要因素。温和、坦诚、友善、热情、关注的目光是受人喜爱的。微笑是盛开在人们脸上的鲜花,是世界通用的交际语言。微笑的内涵是尊重、友善、真诚、自信。微笑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并把握尺度。
名言
教师的言行举止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乌申斯基
举止应当稳重优雅而不失小节,待人应真情实意而不装腔作势;
(1)眼语:眼睛是心灵沟通的窗户,通过眼睛可以表情达意,实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 ;
(2)脸语:脸是心灵的镜子。
相由心生:功名看气宇,富贵看精神;
端庄中保持微笑,严肃中不乏柔和
(3)手语:
手有时比嘴还能"说话"。手语能够描摩事物、传递心声、披露感情 。
总的说,作为一位幼儿教师,应体态挺拔,站立自然,挺胸收腹,头微上仰,两手自然下垂,面带微笑;走姿稳健,头正胸挺,双肩放平,两臂自然摆动,双目平视,不左顾右盼,随时问候家长、同事和幼儿;手势自然、适度,曲线柔美,动作缓慢,力度适中,左右摆动,不宜过宽;交谈姿态以站姿为主,自然亲切,对幼儿可采取对坐、蹲下、搂抱,尽量与交谈方保持相应的高度。
学校内遇到同事,应微笑点头示意,遇到幼儿及家长要互致问候;遇到参观视察来访等外来人员,要以礼相待,正面相见时要微笑点头示意,坐姿时如遇领导、客人询问时要起立招呼,形成一种彬彬有礼、温馨和谐的氛围;接待家长和公事客人,要热情有礼,起立迎送,体现教师应有的姿态。
展示吐露心声的文明语言
小故事: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它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守林人看它可怜,便决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供熊享用,这一切令熊无比感动。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共眠。就在熊进入被窝时,它身上那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孔。"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 熊没有任何语言,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谢上路。
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时,守林人问熊:"你那次伤得好重,现在伤口愈合了吗?" 熊回答道:"皮肉上的伤痛我已经忘记,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痊愈!"
这则小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发?
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语言可以全面传达一个人的观念、意图乃至一个人的品格、能力等信息;别人可以凭借语言对言者形成印象,作出判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反映言者的善良、诚恳、热忱,让人产生愉悦、感动之情;恶语,反映言者的恶毒、自私、冷淡,令人产生畏惧、怨恨之感。
语言:
(1)激情:教师的语言魅力主要在于要有"激情"。"言为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