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性发展(10)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2月09日 11:17:28

  44.移情:是指儿童在察觉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

  45.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学技术。

  46.移情训练:是一种在儿童善于观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之产生共鸣的训练方法。

  47.惩罚:是通过儿童呈现有害刺激以达到抑制其不良行为的目的的观点行为。

  48.攻击:是人们根据行为者和行为本身的特征而对某些伤害性行为作出的一种判断。

  49.工具性攻击:是指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作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

  50.敌意性攻击:是以人为指向的,其效果有时候很难保证。

  51.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儿童在社会互动中达到个人目标,同时又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能力。

  52.欺负:是儿童间,尤其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

  53.欺负行为:是指有益的造成接受者身体的或心理的伤害。

  54.儿童对攻击意图的归因:是指儿童在于他人的交往中队他人意图、动机的认知与理解。

  55.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知觉。它是指自我系统中的认知方面或描述性内容,它所表达的是人们关于自己身心特点的主观知识,所回答的是"我是谁"的问题。

  56.个体的观点采择能力:指个体在自我认知或社会交往中脱离自我中心的限制,进行思维运算的能力。

  57.社会比较能力:是指个体在头脑中同时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或是自我的特征与他人的特征联系起来加以对比的能力。

  58.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

  59.自我调节:是指在没有外部指导或监视的情况下,个体维持其行为历程以达到某一特定目的的过程。

  60.自我控制:是指在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行为发生的能力。

  61.价值的内化:是指个体赞同和认可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所赞同的价值观,并认为根据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的要求而控制自己的某些行为是有价值的。

  62.空间能力:是指空间知觉,即从不同的角度认同现象的能力。

  63.性别认同:是指儿童对自己或他人的性别的正确标定。

  64.性别恒常性:是指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什么变化,而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65.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感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66.性别角色知识:是个关于男性和女性各自适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

  67.性别图式:是指人们关于男性特点和女性特点的朴素理论观。

  68.直接强化:是儿童自己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对该行为以后重复发生的可能性的影响。

  69.替代性强化:是指榜样行为的结果对学习者的学习所起的强化作用。

  70.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能够施加控制的信念。

  71.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72.基因变异法:是在环境对等的前提下通过考察基因变异导致的机体性状的差异来确定生物发育的遗传效应。

  73.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以及对儿童的情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组合方式。

  74.陌生情景法:通过在实验室设置一种类似于儿童日常生活的典型情景--陌生情景,观察儿童在此情景中的反应,从而判断儿童依恋关系的前史、现状,并对其未来人际关系的发展做出可能的推测。

  75.态度转变:是指父母通过种种方法改变幼儿的态度,使儿童接受、内化行为规范的过程。

  76.使用权利:是一种运用强制性的压力手段迫使儿童接受行为规则的方法。

  77.爱的回收:是一种心理上的惩罚形式,主要是指父母对儿童表示失望、不理睬或孤立儿童等。

  78.信息内化:又叫引导,是父母通过信息的传递使儿童长期、有效的接受或内化社会规范或行为规则的一种方法。

  79.敏感性:指父母对儿童的需求给予及时、一贯和适当的反应。

  80.合作:是指父母积极为孩子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较少干扰性的限制孩子的活动。

  81.指导:父母给儿童提供问题情境,并给予及时反馈和积极强化。

  82.强制:是指父母对儿童身体上的惩罚、冷漠的拒绝、剥削以及威胁等。

  83.父母的参与:父母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利益,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84.期望:父母对儿童的发展有符合现实的,积极的期望并设法让儿童体验到父母的期望。

  85.成熟要求:父母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不断提出较高的要求,并且强调儿童独立,鼓励儿童自己进行决策。

  86.温情:父母通过行为和态度表达对孩子的爱,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充满兴趣,同时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和赞赏,为孩子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并和孩子分享成功的欢乐。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