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性发展(11)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12月09日 11:17:28

  87.接受:父母喜欢照顾孩子、爱孩子、对孩子的消极情绪较少厌倦,并且积极促进孩子消极情绪的转化。

  88.情感反射:父母把儿童的情感表现模仿给儿童看,并对儿童的情感需要给予适当的反应。

  89.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希望从事对他们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内部动力。

  简答题目录1.埃里克森对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划分2.儿童行为的起源3.对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4.发展心理生物学的基本观点5.理论主题6.当前社会性发展研究的若干新趋势7.适应性的进化8.人类行为遗传学的方法9.怀孕与生育的危险因素10.亲子互动的双向影响11.中国与西方不同的特点12.父母行为的分类13.父母行为的研究趋势14.亲子关系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机制15.影响父母行为及教养观念因素的理论模型16.影响父母行为的因素17.同伴关系的功能18.同伴关系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的重大19.同伴关系与家庭关系的联系20.同伴群体关系的测量21.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22.友谊关系的测量23.友谊关系的功能24.同伴群体的影响25.同伴合作与竞争26.依恋的特点27.儿童依恋的类型特点28.依恋质量的现实意义29.性向假设与早期依恋质量的持久影响30.习性学理论的伟大意义31.习性学的不足32.陌生情境法的局限性33.影响和制约依恋分类稳定性的因素34.儿童依恋质量文化特色35.社会性知识与非社会性知识的区别36.观点采择的特性37.观点采择的分类38.社会心理学中角色的概念的含义39.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研究两种主要取向及理论模型40.儿童移情的发展41.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42.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伦理43.吉利根的关怀道德理论44.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45.榜样学习的特征46.儿童攻击社会学习理论47.攻击的归因模型的主要内容48.欺负及儿童欺负发生的一般特点49.关于儿童欺负产生原因的几种理论假设50.儿童欺负与家庭、学校及同伴群体的关系51.儿童自我发展的一般趋势52.自我概念的特征53.儿童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前提条件54.自我概念发展的一般趋势55.自我评价的发展表现的特点56.自尊的含义57.自尊的分类58.言语的自我控制的机制59.儿童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的早期发展60.儿童的性别差异61.儿童性别概念与性别稳定性、恒常性间的关系的特征62.性别图式的功能63.性别图式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的区别论述目录1.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儿童人格在社会发展的主要观点2.影响父母行为的因素3.试述友谊关系的功能4.习性学理论5.影响依恋的因素6.评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7.柯尔伯格的理论8.评述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模型9.试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10.分析青少年欺负发生的个人和环境因素11.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名词解释目录1.精神分析理论2.社会学习理论3.认知发展理论4.人的发展5.父母教养方式6.角色7.社会启动者8.习性学9.固定行为模式10.生态11.实验室实验法12.现场实验13.社会启动着14.儿童观15.发展观16.父母观17.父母教养观念18.同伴19.同伴关系20.垂直关系21.水平关系22.友谊23.依恋24.社会认知25.认知26.智力27.观点采择28.空间观点采择29.认知的观点采择30.情感的观点采择31.角色扮演32.移情的认知33.情感倾向的移情34.递推性观点采择35.心理理论36.谨慎规则37.道德发展38.亲社会行为39.合作行为40.社会观点采择41.社会责任规范42.相互性规范43.应得性规范44.移情45.角色扮演46.移情训练47.惩罚48.攻击49.工具性攻击50.敌意性攻击51.社会问题解决能力52.欺负53.欺负行为54.儿童对攻击意图的归因55.自我概念56.个体的观点采择能力57.社会比较能力58.自尊59.自我调节60.自我控制61.价值的内化62.空间能力63.性别认同64.性别恒常性65.性别稳定性66.性别角色知识67.性别图式68.直接强化69.替代性强化70.自我效能感71.问卷法72.基因变异法73.父母教养方式74.陌生情景法75.态度转变76.使用权利77.爱的回收78.信息内化79.敏感性80.合作81.指导82.强制83.父母的参与84.期望85.成熟要求86.温情87.接受88.情感反射89.成就动机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